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allet 的看和听

(2014-04-16 15:19:26)

                               http://s6/mw690/001koBJ8gy6I9mVrCOV25&690的看和听" TITLE="Ballet 的看和听" />

                               http://s16/mw690/001koBJ8gy6I9n2RlxB4f&690的看和听" TITLE="Ballet 的看和听" />


 

  50年代,我在上小学时,第一次听说《天鹅湖》这个名词。当时苏联国家模范芭蕾舞剧团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乌兰诺娃主演。我作为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前去观看,尽管坐在很靠后的水泥石阶看台上,整个舞台画面虚无缥缈,根本看不清演员表情,但幼小的心灵同样为翩翩欲仙的白天鹅、如梦如幻的音乐而怦然心动。当我远远看见她高高跃起,轻轻落下,接着又飞快旋转时,几次都想大拍巴掌,都被大人及时阻止,吓得我小脸涨得通红。直到80年代,我在莫斯科大剧院再看《天鹅湖》时,方始明白,观众在芭蕾舞演出过程中鼓掌是允许的,掌声越多,说明演出效果越好。演员在动作告一段落后,还会致以谢意。乌兰诺娃当时竟谢幕十几次才得以继续。

19899月,已是79岁高龄的乌兰诺娃执意要随苏联国家模范芭蕾舞剧团来沪,当时她是该团的首席编导。《文汇报》得知消息后,早在3天前就约我收集有关资料,准备她到后,即可派用场。遗憾的是,突如其来的国际芭蕾舞比赛评选任务使她割爱了中国之行。那天,我和文艺部记者赵培文一起赶去上海火车站迎接。世界级大导演尤.格里戈罗维奇出站第一句话便是:“乌兰诺娃要我转告深深的歉意”。当我们谈及中国观众等看《天鹅湖》已有30年时,格里戈罗维奇提醒道,千万别只顾双眼紧盯演员的舞姿,而忽略了优美的音乐。他不无风趣地说,这种欣赏芭蕾舞的习惯,早在100年前就改变了。笔者撰文至此,不由想起1998年,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剧院在北京演出《天鹅湖》时,剧场希望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关闭BP机、严禁鼓掌,还反复作了广播说明。有意思的是,该团在次年的俄罗斯《芭蕾》杂志上报道演出盛况时,对中国人的特殊欣赏习惯作了专门说明,显然这是天大误会,中国观众不过是把听音乐的规矩用到看芭蕾上来了,此时的安静,其实是无声胜有声。

《天鹅湖》最早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据德国民间传说创作的交响乐曲。那时的人们只能通过美妙的乐曲,凭借想象,带着独自的判断标准,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天鹅形象,显然无法尽如人意。随后,柴可夫斯基萌发用地道交响乐为芭蕾舞剧《天鹅湖》伴奏的想法。当时人们很难认识到此举的意义。1876年《天鹅湖》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时,果真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失败,引起公众的种种非议和指责。他们认为,音乐是美,但美得过了头,喧宾夺主,无法忍受。甚至颇有修养的音乐迷也感到困惑:柴可夫斯基何苦将两者合二为一?这样的革新不可思议。

事过近20年,当法国大编导彼季帕和俄国大编导伊凡诺夫于1895年合作再度排练公演此剧时,人们终于渐渐搞懂了这部音、舞并重芭蕾的艺术价值,慢慢习惯于既以观众,又以听众身份走近剧场,又看又听,充分发挥眼、耳两种器官作用,用心比较、辨别舞蹈和音乐各自讲述的故事。它们时而贴近、时而疏远,给人以双重的美感享受,这是其它门类艺术所无法企及的。

当这一尝试被人们接受后,芭蕾中的音乐从此再也不单单只是起到衬托节奏的作用,而是具有与舞蹈平行的内涵意义。

时过境迁,去年岁末,我舒适地坐在东方艺术中心为听歌剧专设的前排座椅上,观赏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演出,与儿时的石阶远望相比恍若隔世。而让我惊讶的是,该团的演出延用的却仍是那百年不变的彼季帕、伊凡诺夫版本,舞剧编导玛雅.普利斯特卡娅也还是乌兰诺娃当年最得意的学生,方方面面的风格延续几乎雷打不动 《天鹅湖》的舞剧框架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极为相似,分成四幕,舞蹈的“内容主题”与音乐的“主题动机”也基本一致,两相交融、互为补充。当双簧管吹响酣畅、纤美的白天鹅主旋律时,观众随着演员白纱裙变换出的种种图形,随着弥漫其中的淡淡悲怆感,渐渐进入大作曲家深邃的精神世界,感情得以慢慢升华……从序幕到终曲,那泉涌般的旋律不断流淌,极其精致、迷人,充分表达了白天鹅与王子真诚相恋的感情。

                                               http://s1/mw690/001koBJ8gy6I9n75UDm10&690的看和听" TITLE="Ballet 的看和听" />


              http://s10/mw690/001koBJ8gy6I9naTENPf9&690的看和听" TITLE="Ballet 的看和听" />

柴可夫斯基最后用了5- - -/1 2 3 4/5- -3/5- -1/3 7 6 3/1- - -/这一充满戏剧冲突的旋律收尾,大大加强了戏剧张力。当黑天鹅连续旋转,一圈、两圈、三圈……直至华美转完32圈时,掌声迅即淹没整个剧场,当年不敢鼓掌的顾虑早已烟消雾散。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类思想深处的善恶观念、审美意向原来是如此的息息相通、脉脉相传。这或许正是柴可夫斯基所创舞蹈新语汇带来的惊人力量。自他之后,音乐和舞蹈在芭蕾中平分秋色。柴可夫斯基为了说明两者的平行地位,曾精辟提出“芭蕾舞即交响乐”的名言。今天,我们在欣赏《天鹅湖》及其它芭蕾舞时,千万别再效仿100年前的观众习惯:只看不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