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垂垂老矣想复兴,尤记慈母望儿情

(2012-05-31 10:55:50)
标签:

文化

    弹指一挥50年。50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不油然想起贺知章的那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发衰。我看大家刚刚相识、相认的状况,似乎可以改一下:乡音未改风度添,红颜渐退白发现。眯眼相识不敢认,定睛再看赛当年!

 

    50年的分别,50年的牵挂,50年的翘首期盼,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欢声笑语,换来了你我间的心潮澎湃!怎能不让我们感激为这次聚会付出艰辛努力的陈锦珊、张志俊夫妇、王胜华,以及王信、赵子胜、乐子铃。

 

   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不管命运变化如何不同、贫富地位如何两样,但有一点肯定是共同的:那就是总想寻找青梅竹马的少年同学,总想重温两小无猜的复兴旧梦。这或许正是章功明不远万里,招之即来的原因;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陆又晓就在灯火阑珊处的原因;正是寻找张永彭孜孜以求、至今不曾懈怠的原因。

 

   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今朝,我们一个个鹤发童颜、神定气娴。50年前,我们在复兴共同酿制了一坛美酒,经过50年的人生百味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启、享用,肯定是甘甜无比、醇厚无双。

当然今天和我们一起享用的还包括今天未曾到来的,远在海外、全国各地复兴62届高三(3)班的同学。我们更不会忘记亲爱的、不幸去世的五位同学:郭锡山、伊志、姚永华、沈渝明、张政亚(初中)。愿他们在天之灵也能感到今天的欢乐!

   这两天我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翻身起床,寻找出珍藏的纪念册,上面留有我离开复兴去南大前,大家写下的留言。

 

小小纪念册总让我想起50年前,

大家互赠留言依依惜别的场面。

徐轩木、李宝树抄录的警句名言,

不时提醒我生命短暂事业为先。

 

同行的徐平要我牢记模仿米丘林,

“文化嫁接”的翻译观实在是高见。

画家吴锡安、同桌彭名勋华丽诗篇,

温暖我在农场、农村枯寂的心田。

 

难忘英年早逝伊志的微笑面颜,

他让我进了南大别忘母校留言,

冥冥中呵护我去兑现许下的诺言。

 

追寻真善美的步伐我不敢拖延,

复兴练就的童子功经得起考验,

垂垂老矣想复兴,尤记慈母望儿情。

 

(王胜华、严更、王筱良、陈锦珊等多位同学要求,把开场的即兴发言整理成文。本人恭敬不如从命,据录象整理而成,未曾修改,专请各位同窗指正。)

http://s14/middle/4891f2e2gc14c797d623d&690

http://s14/middle/4891f2e2g79bad918453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