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4891f2e2gb7e1ec9f0773&690
http://s2/middle/4891f2e2gb7e1edb17241&690
中国戏剧界十分熟悉、敬仰第一位来到中国的前苏联戏剧专家列斯里ПЛАТОН.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ЛЕСЛИ(1905-1972)。他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莫斯科艺术剧院导演、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的教授。他曾于1954-1955年,应中国政府之邀来中央戏剧学院当艺术顾问,并筹办导演干部训练班,为学院培养师资,为中国建立完整的导演教学体系、开创正规化的表演教学基地,书写了重要篇章,功不可没。
最近网上传发了列斯里离开中国时赠给沙可夫一张以九龙壁为背景的照片,从背面的俄文签名鲜明可见,我们将他姓名中的父称“弗拉季米诺维奇”误写成了“乌拉季米诺维奇”。在1954年中国戏剧家协会资料室编印的《苏联专家普.乌.列斯里同志对若干问题的解答:在上海市戏剧电影工作者会上的发言》甚至以讹传讹,将作者干脆写成:(苏)П.У列斯里,这个“У”,显然是由中文出错推导而来,正确应该是П.B.列斯里。有趣的是,在海外,他的英文译名也参照中文错成了P.U.Lesli,正确书写应是P.V.Lesli。
http://s8/middle/4891f2e2gb7e1f229b817&690
这个错误最早可追溯到孙维世发表于《中国戏剧》1954年04期《欢迎苏联戏剧专家普·乌·列斯里同志》一文,其中的“乌”显然系“弗”的误译。既然我们十分敬重这位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灵魂带来中国的大师,直至今年8月,北京人艺副院长、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仍在深情回忆着他,我们也就理该不能将列斯里的父称搞错。这是因为1,俄罗斯人习惯于将亲人、朋友呼之于父称,如我们常称列宁同志,他们则喜欢称为伊里奇(伊里奇正是父称);2,父称的英文缩写出错,直接导致无法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