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斋关于旧体诗的若干答疑

(2022-11-23 10:32:39)
标签:

文学

分类: 侯芭随札

在旧体诗(下文主要指格律诗)里,除了文字和修辞本身蕴含的信息,不会传达出作者可以任意加以解释的主观想法。

旧体诗是文化表达,其各种意象、形象、能指符号是前人反复使用的,已经固有的,要尽量少用或不用现代词语入诗。这一关是很难过的,要靠腹中有古书。就是要用旧词、典故及其引伸含义来表达一个人当下的思想感情,还要用旧韵、旧格律来节制之。否则,怎么叫旧体诗呢?许多爱好者不明白这个道理,一辈子瞎写,可惜了。

李白的《静夜思》,今人能说全懂了?是在室内望月吗?屋里床边的什么位置便于举头望月?明月、霜与故乡是什么样的联想关系?

古代当时的人们(士大夫)是受到严格的古典教育,那些诗对他们而言是通俗易懂的。但今人脱离了那个土壤,许多东西很难理解了,要理解就得学习。旧体诗和新文学是两个规范。旧体诗的时代已死,它成了一个超稳定结构,不可能发展了,凡是爱好运用它的形式的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它的规范。不服,便不能入门。

换句话说,凡是以创新的态度对待旧体诗写作的人,都是南辕北辙,鸡蛋碰石头,不可能写好。若说真有创新这回事,那也只是意味着重新、更深地领悟古人的难以企及的妙处。因此,我们若是热爱它,从一开始就应该认真对待,知难而进。多读古人诗,手眼取法要高,拒不跟从众人的老干体、瞎打油。

还没读几本古书便嘲笑学古是泥古,那是以门外汉为自豪,将会终身与古无缘。学旧体诗的过程应该成为通向整个古典文学的一道津梁。不佩服古人、古典,怎能学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诗是语言文学的精粹形式,不能熟练运用一般语言,就不可能写好任何诗。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许多玩旧体诗的人并不知道:旧体(格律)诗是古文的精粹形式。要想写好格律诗,古文也得过关,最好能够运用古文写作。起先是学说话,其次学作文,最后最难的才是了解音韵、声病对仗俪偶、粘合等高级技艺,学习作诗。古人从小背诵儒家经典、熟悉诸子百家,哪有不擅为文却会写诗的呢?可能部分人以诗名世,文章散佚,流传下来的只有诗吧。

总之,旧体诗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的背景下,是一个非自然的语言文学形式,没有任何后人可以不学而能。写得好不好,二分灵性,八分功夫,主要靠刻苦学习,没有什么捷径。也因此,旧体(格律)诗创作永远是少数人的爱好,不可能普及,不可能在大范围内振兴,也不可能拥有很大的读者群。它在当今的命运就是一个沉沉一线、不绝如缕的遗产。

根本不存在什么新韵、通韵,那是部分无知好事之徒伪造的假玩艺儿,一厢情愿的狂想产物。旧体诗的格律和用韵规范是从古代众多的诗歌佳作中归纳出来并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检验,不是突如其来的人工制品。

文学的范式都是内在生长起来的,是历史上长久积累概括的结果,不可能人为凭空地制订,如果违背客观事理,哪怕皇帝钦定都难以推广流行,《洪武正韵》不能指导产生佳作,在明代从未取代平水韵。

新韵、通韵是从哪些流传作品的范例中概括出来的呢?实际上没有任何根据,是伪造的,无效的。用新语新词新韵构成的诗,可以名正言顺叫新诗,为何称为旧体(格律)诗?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为了满足文化快餐时代的诞妄虚荣。

 

(弱斋于20221122日晚根据微信聊天写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