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行者·智者——寒春时节读李骁
(2012-02-05 20:07:47)
标签:
杂谈 |
言者·行者·智者——寒春时节读李骁
年间有闲读点书,这是个不很奢侈的愿望。但今年春节奇冷,是否与新版龙票的形象煞气过重有关?不知道,总之是其寒彻骨,呵气虽不成冰,但,把卷悠然的兴致,少了许多。再,麦粒肿不请自来,左眼肿若红桃,除夕夜去了医院,可见情状非轻,到了多么不得已的地步。这样一来,消肿的愿望压倒消闲的心情,读书几乎成了一份奢想。
然而,朋友的新书在案头,总是一种诱惑。
《楼市大变局,我们怎么办?》,就是李骁年前从上海寄来的新作。朋友往还,对坐神聊,是一种随意;身各一处,读其著述,如闻心语,是一份亲切。老伴知道我的心思,主动“助读”,我则闭目倾听,享受了几天身边配备“老秘书”的日子。渐渐眼睛好了,春寒也慢慢消去,李骁的这本新书也差不多读完了。掩卷之际,和老伴有一段讨论,她说这样的书,李骁写出来,器局与眼界不小,而文理平实,好读。她认为,如果放到我手上,或有开头,但拘泥细处,叙说缠绕,最后是不了了之。所以结论是,好好向人家李骁学习!
知我者,老伴也。两年前就想出一本与地产有关的杂文和时评集子,几经蹉跎,至今文档还睡在电脑里。而李骁旧年一本《惊天大逆转的背后》,接下来又是这本《楼市大变局,我们怎么办?》,都是宏大叙事,都是直指中国地产的命门与未来,这份气概和努力,真是了得。尤其是李骁掌理一家公司的运营,外拓市场内施管理,心力之劳可以想见;且其身上披挂着不少协会机构的头衔,时间与精力之投入,亦是可观,能勤勉如斯,将缕缕思考梳理成章,形诸笔墨(不玩那种大佬们口述式文体),集束成册出版,更是何等的不易。我为之心折,佩服。
当下无论是庙堂经济学家,还是明星专家学者,游走京都大邑,放声江湖四方,关于中国楼市的症结和出路,关于中国地产和经济、民生、社会的阴晴圆缺,可谓话语滔滔,各种媒介各类平台,无不充斥他们的观点、见解、判断、结论、预言……,其势铺天盖地,这就是当下中国楼市和经济的舆论格局。以李骁一己之声,定然是淹没其中,难见波纹。但我仍然觉得,以李骁这等实战派人士,于纷繁实务之中,凌虚高蹈,攀登理性之灯塔,既作基于苍生大忧的真诚观察,又为理想世界之光明前景作殷切瞭望,胆识与眼光不在一干权威之下。因为庙堂虽高,不接地气,纵有望闻问切之心,难免有一层隔膜和飘渺;至于各处论坛峰会频频出镜的当红人士,几多不与车马之资牵扯?脑中无穷智慧,每或陆沉于屁股之累,这已是一道习见的风景。所以,在如此的话语环境之中,像李骁这样的发声,殊属难得,因而多一份可贵。
当然,李骁并非“一方便可医市”的神汉,更不是“一卷即可医国”的牛人,说到底,仍然是地产江湖的圈内人语。也许他的著述,集中了诸多来自业内的观感心得,搜罗了不少公共平台的资讯素材,但是他的归纳、提纯、剪裁,颇见功力,尤其是其高屋建瓴的框架与路径,条理清晰的叙说风格,我甚欣赏。即便是一本承载了严肃拷问命题和主旨的著述,语言使用上不乏灵动和趣味,比如“有虎出没”“告别GDP”“再见,蜗居时代”,……都闪烁着文学的智慧,愚钝如我,咀嚼中亦能体味到审美的愉悦。
这本书的功用和成就,已经有不少大腕级人士点评,写序和联名推荐者的名单,
足以令其焕然生色,担当起“大变革年代的楼市应对宝典”这样很有分量的评价,
毋庸我来赘言。我只是作为李骁的朋友,略略说出心中的感受,而已。以至于想
不出合适的题目,来概括这段文字,惭愧了。所谓“言者,行者,智者”,乃为
爱书及人,对朋友也是作者的一种期许。
然而,我更想说的是,希望李骁,龙年再有新作。我和大家等待着,包括乐于为我“助读”的老伴儿。
【注】《楼市大变局,我们怎么办?——大变革年代的楼市应对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