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春,春多久?
中国楼市,有点“叶公好龙”。
冬天里煎熬了不短辰光,楼市声声唤春回,很有些“众里寻春千百度”的急迫。一朝阳春到,却是满脸的错愕。不仅表情不自然,而且产生了“小阳春能春多久”的问号。问号之大,覆盖天南地北。
说奇怪真奇怪。时序已经入春,无论早春二月,烟花三月,还是芳菲四月,暖风吹来繁花开,应该是个正常现象;唯独楼市,阳春到,吓一跳,视为反常。也难怪,曾经多少权威,言之凿凿,断定09是严冬。如今冠之曰“小阳春”,不去放声歌吟春光醉人,冬天思维的气息,尚在弥漫;至于卜问“小阳春”能有多久,显然说明信心不足。
参加过好几个论坛之类,听到各样解读。政策效应、刚需释放,作为春之由来的论证;外部危机尚未化解、国内经济有待提振,作为春寒仍在的担忧,这些对于小阳春的认知,大体趋同。但是始终觉得有几点,似乎没有说得很透——
刚需是否靠得住?一来刚需的心性并不刚。投资增值的现实版财富故事,诱惑委实太大。自住和改善的需求,稍稍弹性起来,楼市就妖娆大于本分,不会守身如玉了。再者,刚需的保证硬不硬?没底。买方腰包不能持续的鼓起来,没有足够刚性支付能力的支撑,刚需流于软需,也说不定。
政策能否捉得准?政策向左,政策向右,从来是动态的制衡和调节,谁说过政策取向一成不变?有利地产健康发展,这是总的方向。倘若一下子躁热起来,政策再来出手降温,也未可知。再有,左右政策的力量,利益相关各方都在运足功夫,变数实在难卜。
舆论究竟几面倒?光是眼下,就有各种声音在大力PK,社科院专家和地产大佬相互炮轰;上海市政府质疑全国工商联住宅商会的数据来源;央视这样的舆论掌门,也都禁不住插入争论,……中国楼市没有杏花春雨的温煦,倒是淹没在一片口水之中。当然,造势的依旧造势,引动新一轮恐慌和贪婪,重温轰轰烈烈之旧梦,似乎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舆论另一面,中低收入人群离安居之梦越来越远,财富不公平的腾挪愈演愈烈,积怨深深,与和谐社会、民生地产的目标,愈加背离,那番后果,决不是春风广拂天下,人间一派温暖。春多久?端是一个沉重的问号……
稍想可知,中国楼市既经不得冬寒,又经不住春暖,常常迷恋于酷夏的狂热,总是梦萦于金秋的收割,病象存焉!既然病症在身,不施标本兼治的疗救,难免一忽儿喊冷,一会喊热,不是虚汗淋漓,就是面红心躁,总难进入健康状态。听说有业内人士呼吁中国房地产到了改革的重要关口,希望真的在望闻问切之后,痛下针砭药石才好。
当然,空谈无益,“小阳春”的问号还是需要切实面对。计将安出?
中国房地产报发表社评,指明“第二季度是生死季,也是功夫季”,虽然诤言不悦耳,却是难得的恳切。轻浮的“提价”“逼客”,已经被业界自评为愚蠢,这样的营销方略,无计留春住,少用为佳。
有人说,还是看看万科的宣言和动作。万科此前弃价保量,同行测评,这是辜负“小阳春”,吃了亏了,不管万科是否心中叫苦,接下来或会改弦易张,大体走不出“利求最大”的商业逻辑。但是万科近来对外公开表态,珍惜市场回春态势,依然弃价保量!对于“小阳春”的气象分析,这基本算是正解,因为惜春有心,护春才能有望。
北京晚报一贯是京片子风格,对于“小阳春”的景致,有个俏皮的画像:“专家叫,政府跳,开发商笑”。勾画了楼市利益关联各方的微妙神情和作为,老百姓是否也欢喜得脸如春花呢?没有说,多少能够相见一份阴沉。所以,要得春常驻,专家能不能不再卖力吼叫诸如“买房就是爱国”的高论?政府也不要为了帮助开发商卖房,过于卖力的蹦跳;开发商善待市场和客户的身段,最好还是谦恭一些,笑在心里可以,不必太张扬,更不能强横开来,说,老子钱袋爆满,天下才有春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