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底部,在哪里?
楼市之底,你在哪里?听起来是市场的呼唤,其实是人心的焦灼。
所以有人说,楼市底部在哪里,人人心中一杆尺。人心各异,底线不同,很难有统一的观照和结论。因此,你喊懵懂,他说迷惘,议论纷纷然。
不妨先听听王石的说法。王石是“触底说”,认为珠三角区域楼市率先进入触底的状态。不管此前王石的言论,有时曾经惹得同行们何等的不爽,但是这份观察,基本道出了市场规律的某些征候,调性客观。一个“触”字,相当精妙。宛若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当下楼市正是触碰到地面的某个瞬间。固然,这个说法的支撑,依然是政策利好效应显现,刚性需求释放等等,其实,行业自身的自觉调整,也是催生“触底”的重要力量。同时,千万不要忽略的是,这个“触底”,有一个“珠三角区域”的界定,显然说明,中国楼市,先调整的,先“触底”,至于长三角、环渤海、京城都会之地,怎么样一种情形呢?尚待观察。
再看探底的说法。这个说法的音量不小。稍加剖析,听出一种主观探摸的意味。买家总是觉得房价没有降够,底部下面应该还有底,探、探、探,探不休。说实话,权利是有的,心是不宁的;卖家则是早将“到底了”的大旗竖得高高的,声声宣言“现在反弹了”“我要涨价了”。也说实话,吼声是猛的,心是不够踏实的。两下的尺子,不同的招数,乱打乒乓,所以,“探底说”,一时颇难探出名堂。
还有“抄底”的声音和行动。除了被刚需逼着,这就多少是一种投资的心思表达了。说白了,抄底的欲望从来无罪,眼光精准,大可获利,但是,风险时时潜藏,纵使上帝之手,也不能护佑万全。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昨天播出了一档专题,曰:《赴美购房“抄底”记》。这个话题,记者婵娟前两天在电话里对我做过一回采访,节目当中用了小小一节录音。主持人张羽的解说,很为精妙,但是“抄底”抄到没有?言犹未尽。节目中给出的信息,似乎是“有底未抄”。雄赳赳赴美的购房团、饱受老美媒体包围之后,最后做出“低调”返回的姿态。一切还是留待下回分解的意思,将问号挂在那里。至少让人读出,抄底,不容易。
当然,甚而也有“捞底”的想头和动作。无疑,这样的大手笔,透着投机的声息,多显出几份贪相。尽管“捞底”无可厚非,但是,捞过界,捞过头,捞得过深过猛,须得小心中套。人说,楼市如股市,也许某些机理相近,但是作为不动产之买进抛出,动辄“捞底”一博,难说总有善运相随。所以,中国地产赌性一日不戒,“捞风”估计难绝,而楼市也难有宁时。
那么,对于所谓底部,究竟有没有一个技术层面的判断呢?权威专家肯定有许多高明的论述,在我猜想,至少有两条不可或缺:一是价格相对企稳;二是交易持续放量。大拉价格和猛烈抄底,或许都会伤害了筑底!弄不好,貌似见底,一下子掉进黑洞,也说不定。
因此,但凡希望楼市健康的人们,无论你是买方、卖方,还是服务方,大家一起将心思放在“筑底”上吧!一起来呼唤市场理性,一起来构筑平实的、厚实的、宽实的底部,既不欢呼“V型反弹”的妙断,也不演出冲高回落的活剧,更不重蹈大起大伏的车辙。底部,才会真正稳健的踩在你的脚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