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个月前,有一家企业杂志约稿。企业志存高远,无意敷陈一些亚软文之类的文字。于是,攒起眉头,做一点形而上的思考。楼市喧嚣得很,有一番沉心冥思,虽不潇洒,但还是码下一点零碎文字,得来一份心灵的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是贴到这里。有心寓目的、无意走过的,甚至随手拍砖的,皆欢迎之。】
关于楼市哲学的零碎笔记(上)
哲学无处不在。楼市亦然。
当然,这和峨冠博带的大师,气氛森严的殿堂,没有太多的关系。楼市里面很时髦雅典圆柱、很推崇巴洛克风格的时候,哲学已经多半不要“言必称希腊”了。所以,这里可以不谈亚里斯多德、柏拉图,也不要打听斯宾诺莎,就是萨特的存在与不存在,都无关紧要。见到看到楼市的零零碎碎,都可以哲学一下,装扮做严肃的思考。
于是,有了下面这些不算笔记的笔记。
活下去,很唯物的诉求。
现在楼市当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活下去就好。生存第一的法则,深入人心。这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本来,居住是人类生存的永恒需要。哪怕以后移居到宇宙当中其他的星球,人类对于居有其所的需求,还是很刚性的。作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行业,依照相互依存的哲学定律,活着,活下去,活得长久,应该没有问题。
当然这是一个共性的结论。行业的长寿命相和企业的生存窘况,乃是共性当中的个性存在,可以来一点哲学探究。
先看基点。立场和态度,是个首要问题。是为了他人之安居,有所付出、有所收获;还是只是记住了经济学家们的那句天条“追求利润最大化”,世间一切,
“哪管它洪水滔天”?前者,“人宅相扶”了,“感天动地”了,你有什么活不下去?后者呢,哲学不讲因果报应,但讲因果关系。“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事理自明。不是验证报应,而是内有必然联系在焉。
业界当中生存状态之有差异,就不奇怪了。
又问,为什么去年阿猫阿狗都上天,今年为什么连大象也活得艰难?这是说的现象。哲学是研究基本规律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切事物,癫狂总是暂时的,正常才是久远的。规律或可利用,但是不能改变。所以,“大风起兮尘飞扬”,谁都可以英雄一回,赚到的已经赚到,可以额手相庆,但是不要由此生出藐视规律,亵玩规律的念头。上了富豪榜就以为可以左右天地阴阳,呼风唤雨执掌一切了。错也!错在不懂哲学的根基,规律,那可是很厉害的主宰力量。
其次,一切讲变化和联系。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外部条件是变了,宏观打压、信贷紧缩,甚至国际油价飙升,次贷危机波及等等,都是生存的压迫;但是这个行业自身的生存可能,还在于回答一个共性的考问,你究竟为什么而存在?为谁而存在?需求一日不灭,则可一日不死!当然,不是无忧的活着,也不是这个业内所有的角色都活着。
再有,哲学的解剖,注重的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基本一致。所以说,生存问题,呼唤改变外部条件,固然是一个方面,改善自己的主观努力,始终是重要的内因。企业心有憧憬,不仅怀抱让居者有其所的责任,而且努力肩负起让居者宜居、优居、康居、乐居的责任,那么,不仅可以活下去,应该活下去,而且活得体面、高贵,有尊严。
冷与热,很辨证的判断
当下的楼市,据说是相当的冷。于是,有人怀念以往的温暖,有人问何时冬去夏来?
哲学并不预报气象。但是,哲学也许还是强调,寒暑易节,冷暖移时,内中必有规律。甚至还会相当辨证的探究:热中有冷谁人识,冷到热时君可知?
说不知,有人知:春江之鸭,行业当中的醒者。大热之时,喊出拐点,其实是很有哲学眼光的。简单的辨证一下,就可以看透,世上何来只涨不跌的神话?暴热之后难免酷寒。但是,招来一片骂声。今天明白,举凡不肯听信的,多半是充而不闻,以为掩耳即可盗铃;这也就罢了,可疑的是一拨智者,以经济学家的面目出来雄辩的论证,中国地产没有拐点,误了多少卿卿性命?其实,自古而来,“出有车食有鱼”,士者所享优渥,冠盖俨然,乃当尽济困解难之责,谋善策而避灾祸,如果士虽甘肥而心智失聪,一味拣可心的话儿说着,唯物的情势判断,变成了讨赏的谀词,结果是令公卿陷入冰冷,衣衫单薄而苦号不迭,这就不仅是缺乏哲学谨严精神的问题了。
再看,现在是一片呵气嘘冷之声,难道就没有行业长期利好的不绝薪火之暖?客户市场的细分、刚性需求的满足,品质空间的提升,环保节能的磨琢,工业化生产的尝试,……,哪怕不是活命的“急所”,但是埋下身段,用心为之,会有善果结于其后。再有,城市化的步伐不会停息,人类生活追求的愿望不会休止,取其大势之所向,只要不将沸腾的水银柱作为温度正常的标准,活下去、活得好的前景,依然明媚得很,不需要一片的悲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