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房产/置业感悟随笔 |
前些日子写过一份帖子,是听了龙永图先生演讲之后的一点杂碎想头,不很成文的东东。但是有些网友认为,对于名人如龙永图先生这样评说,是不恭敬、不恰当的。
我有些惶然。帖子草草,文采不足,是肯定的。但是给予老生上面的帽子,实在是有点冤者枉也了。
龙永图先生不避讳什么什么之嫌,登上有开发商邀请背景的大堂,既直率又很有原则的开讲,词锋朴质而巧妙,时时穿插海内海外、庙堂野下自身所历的故事,常常引得满场掌声。对于演讲可能带来的风险,心里十分明白,嘴上的分寸拿捏得很是不错。对此,我是佩服的。所以总的判断,龙永图先生聪明。
因为一般到了龙永图先生这样的份儿上,肯不肯走上讲台,很难说的。
在国外,当然不稀奇。政要离任之后,放下身段,受邀演讲的事儿很常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梅杰,都是这样的主儿。深圳就曾经搭起台子,地产商后面出钱,人家登坛开讲,出场费尽管不菲,但是名气超大,掠尽眼球,广告效应超猛,一时轰动,弄得城市知名度也随之闪亮一把,所以,大家诸情相悦。就像某某巨星开个唱、某某“超女”“快男”亮相,粉丝捧场一派热闹。只不过,帕瓦罗蒂领衔紫禁城“三高”演唱会,票子格外紧张一些而已。而今老帕故去,这样的演唱会或许不再,但是上面的那些热闹还会重现。所以政治家外交家“客串”,诚属司空见惯,市场行情一直不错。而且,从不忌讳收“出场费”的问题。
中国的官员有些不同。以前称致仕、现在叫退休,通常隐居居多。或习书画,或操弓弦,优游林下有之,含饴弄孙有之,得清闲而享天伦;比较认真的就著书立说,或者,让秘书帮助整理回忆录等等,算是让晚年岁月有滋有味,夕阳呈现七彩。有一个几乎心照不宣的戒律:不问政事。对于社会敏感问题,民生热点话题,基本不对外发表讲话。所以,有请过往的领导携带眷属晚辈出来走一走,看看风景,散散心,可以;至于重新走向台前发表演讲,基本免谈;尤其是收费演讲,统请免开尊口了。这就是国情差别。
改革春风吹了这么多年,谁也不那么守旧和迂腐了。一些领导,尤其身兼学者身份的官员,四处出席论坛参加峰会,发表宏论,指点江山,渐渐成了时髦。从中确实可以嗅到开放和进步的气息。主办方面子有了,活动的影响有了,听众一般也从这种嘉宾出场的规格中领受思想的分量,效果往往不错。
不过,惹起麻烦的时候也有。一言不当,风波顿起。当下的网络无遮无拦,谁都可以上去拍砖吐口水,抓住只言片语,无线上纲铺天盖地劈头盖脸雷打火烧,那种阵势,够威够烈,甚而可怕。尤其是所谓网络直播,现场速记顶多七八不离十,演讲嘉宾无缘亲自事后校对,一下子直播了出去,结果牛头不对马嘴,莫明其妙的病句错话,让人一头雾水。这还是小菜一碟。顶是那种张冠李戴、断章取义,弄得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意思颠倒,全然乱了青红皂白,主讲人叫苦不迭,而网上网下已经纷纷然四处火烧、烈焰熊熊。这真是好一个冤哪。
所以好多领教过这样风险的人士,已经相当的小心谨慎,不是闭口缄言,就是避不出山。龙永图先生也受过网上的炮轰火烧,说起被“篡改”之后苦受攻击的情形,在台上既做痛彻肺腑状,也愤然大诉痛恨!
但是过不了多久,龙永图先生出席某某论坛峰会,作主讲嘉宾的消息,又出现在网上报上了。可见,龙永图先生对于风光和风险的权衡,是相当精妙的。而其肚量和胆魄,则让我们继续敬佩下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