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捆绑难成好事,咋办呢?

(2007-03-20 16:49:02)

【深圳报业集团下面有专业网站,比如房地网,和纸质媒体互动。旗下的深圳商报辟出一个地产博客的版面,时不时的出来亮一下相。前两天记者小潘出题目了,希望大家就某个话题侃侃。这就有点命题作文的味道了,写博的自由感略有束缚,呵呵。】

捆绑难成好事,咋办呢?


  房价很高,老百姓很怨,政府很急,于是一直的调控。比如,出让土地的时候,强制性规定,凡是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商,要负责建设该地块住宅建筑总面积15%的政策性住房(含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单套面积90平米以下,竣工之后无偿移交给国土房产局,由这个主管局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出售或出租。大概为了防止总是“下有对策”的变通,进一步规定了,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上,对于政策性住房的栋和单元的坐落,都要和国土房产局商定之后白纸黑字标明,不准将政策性住房单独分宗红线另行建设。条款之细,严实无缝!由此可见,调控决心之大。

  民间称此为“捆绑”,比较的形象。

  但是,开发商不买账。春节之前,深圳有两宗地块,就是捆绑式的出让,结果应了那句俗话,“捆绑不成夫妻”,流拍了。

  记得地产界有名人曾经抛出一个经典问号:开发商是政府的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提这个问题,显然是有点怨气的。一边担着支柱产业、拉动内需的光荣重任,一边背着被公众妖魔化的骂名,心里不舒服。当然,不舒服归不舒服,房价一路高扬,利润的上行红线一样可以成为舒展心情的开心飘带。所以,草根们在网络上骂着,房价还是涨着。政府断然不能坐视不管。严父之手也好,慈母之手也好,总之是强硬出手了。

  “捆绑”这一招,当然不是简单的要好孩子“学雷锋”、给坏孩子“戴笼头”。但是,从经济学常识来说(借用一句当下经济学家常用的术语),是否将开发商当成了傻孩子?政府施政惠民,要开发商来买单,而且,福字还全由政府来贴,开发商完全是“花了灯油钱坐黑地儿”,这样的算盘,里外拨拉不划算。坏孩子好孩子大概都不肯痛快受绑。

  再说,无偿移交之后,主管部门一手安排出售出租,假如有了寻租的猫腻呢?这个说法,肯定不太厚道,一般摆在肚子里,不会摆到台面上。

  然而,民间还有更不厚道的说法,政府这不是打的“憋气棒”吧。乡间有调皮孩子捣蛋闯祸,四邻八方告状吵到门上,家长脸上挂不住,拎起娃儿,当作众人的面,一边喝道,看我不打死你,一边作猛掴屁股状,真的痛了,那孩子便呼天抢地的哭嚎起来,告状的一干人等,反而落个尴尬。现在捆绑也捆绑了,但是流拍还是流拍了,不能说在调控上没有加大力度,但是尴尬还是尴尬着。

  这样的猜度,未免钻了牛角尖。政府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的初衷,毕竟是苍天可鉴。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刚刚闭幕的两会,民生问题依然被列为重中之重,总理关注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于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明白指出,要“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所以, 落实政策的操作方案设计,看来是个大问题,也是个科学问题。这方面,需要集纳众智,寻求可行之道。

  听说马上又有土地出让了,还会捆绑么?怎么捆绑法?会有些什么策略上的改进和完善?不仅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我们的经济学家、专业人士、民间智囊,都可以一起来奉献智慧。千万不要因为曾经流拍过,就将应该调控的措施束之高阁起来,毕竟,“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好像是《哥达纲领批判》中引用的一句的格言,可以拿来做个行动的口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