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调重弹之二】留  白……,后70、90时代,我们还能做到吗?

(2006-09-22 17:17:30)
【老调重弹之二】几年前写过一点文章,报纸杂志陆续发过。但是有些现象和问题,还是觉得需要重新出来“吼吼”。内中文字未作调整,不免陈旧,敬请博友们将就着看了。 这篇东东大概写在三年之前,题目是新改的,为了“与时俱进”罢。                          
 

留  白……,后70、90时代,
我们还能做到吗?
                                              
  “疏可走马、密不可插针”,这是文章写得好的一种气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十分上乘的布局。画画也是这样。中国画很讲究一种韵致,那就是“留白”。可以在笔墨紧凑处勾勒皴染,做到须毫毕现,但也必定在该疏朗处,或是寥寥几笔,或是不点一星墨痕,大气的“留白”,顿让画面意蕴万千,格调不凡起来。
 
  不知“留白”,就俗了,有时甚至是恶俗不堪。
 
  建筑似乎更讲究这样的疏密有致,讲究有所“留白”。
 
  建筑是大地上的立体诗行。城市的天际线,那更是永远留给人类和历史观赏、评判的有生命的图景。“留白”,不仅关乎审美品位的高下,而且关乎生态、自然、环境……,关乎当今人类必须面对的严肃命题:可持续发展!
 
   十多年前去美国,在朋友家里住了几天。那时他们家住在洛杉矶一个叫ORANGE COUNTY的SOUTH  GATE的地方,林荫道两旁是一座座的独立屋,疏疏的间隔着。他们买的那幢不算很起眼,但走进去四房两厅双卫加书房厨房加车库,颇为宽敞舒适。屋后栅栏围着不小的花园,屋前是宽宽的草坪,绿茵铺到路边,没有一点遮拦。我有点奇怪,门前这么偌大的所在,足可以再盖一栋房了,为什么连一道带画格的围墙什么的都不砌,美国佬真是傻得太大大咧咧了。我的朋友是从无锡举家移民而来的,对太湖之边步移景换的花窗长廊自然很是钟情,可是,他告诉我,这边州里法律规定,沿路两侧的建筑物门前不得建造围墙,不得遮挡。问其所以,好象是为了环境与景观,为了通透的空间。朋友很通书画,看我依然有惑的神情,说了一句似乎是他心底的解释:也许是“留白”罢!
 
   现在满耳都是欧美风情、豪宅尊邸的喧嚣,才知道那ORANGE  COUNTY可是了不得的橘郡呀,那可是业界中人吹破了天的所在。人家的身份似乎自己并不去特别的张扬,而且就那么平平谈谈的、然而又是不折不扣的“留了白”,我们的城市运营商们舍得留吗?人家的法律专门为“留白”立下条文,也没有人去动疏通、变通一类的脑筋,我们的有关部门、有关规定能扳得下这副面孔吗?
 
   前几天偶然看到凤凰台一档“唐人街”的节目,以前很有点名气的影星达奇,现在住在澳洲的墨尔本。他很欣赏这座城市,他说一条亚拉河从城中穿过,河的两岸,市政当局规定不准建造任何建筑,市民可以从容、随心地闲步其间,游客则可以乘船,放开双眼,近眺远观两岸那十分通透、绮丽如画的风景……
 
   又是“留白”,澳大利亚版的“留白”。
 
  他们不懂“临水而筑”、“亲水而居”对于热点炒作的妙处吗?他们不知道“纯水岸”开发豪宅的利润指数和升值空间吗?或许,还是活动不到那纸政府的批文?达奇没有说。他大概离开国内时间不短了,不会明白一向很讲究“留白”神韵的同胞们,让什么迷失了审美的感觉,让什么消解了对于城市和人居空间所应担承的责任?
 
   我想,我们也不必厉声说必须纠正之类。我们也许需要将心稍稍淡定下来,哪怕是重新启蒙,或也可说是郑重提醒,必须认认真真地说一声:别忘了“留白”——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为了今天和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