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应当敬畏杠杆的力量
前两天去广州参加广东省房协召开的一个会,主题是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议程排得很满,发言紧凑,提问踊跃,后来竟然是争论激烈,唇枪舌剑,以至于气氛都有点紧张起来。主持人智慧过人,口才相当的不错,但是对于场面的把控,还是多少有点吃紧。
也难怪,政府官员、金融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开发商老总、服务商代表、大小媒体……各路人马齐集一堂,各是各的屁股,各是各的脑袋。房地产市场健康不健康,景气不景气,本来就是个热点话题,现在各样的声音凑到一起,焉有不碰撞的道理。
敏感的2006年之春,不止是广东,整个中国地产,除了迷蒙,还是冲动,而且一切都在理念和欲望相互交织的包裹之中。
众多的发言者当中,代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演讲的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女性,她首先说明不照稿宣读。我想有两层意思,一是个人意见的表达,责任自负;二是打好了腹稿,有备而来。我喜欢这样的信口讲来,比较接近真实的思考。果然,这位女处长劈头就解说,央行为什么关注房价?
记得她说的大意是,因为央行的法令规定,必须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CPI当中的重要资产指数,特别是像房价,要盯住。据她口头报出来的数据,房贷已占整个贷款的16%,房地产投资这一块已占总量的20%!房价的波动,将对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将会关系到金融安全、货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尽管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不平衡的状态,但是,不平衡状态过长 ,不仅会影响社会公平度,而且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度。所以,央行必须通过信贷政策来调节,保持协调性和公平性,云云。
尽管是娓娓道来,还是让人感到了沉重警示的一种力量。
也许,这样的“一家之言”、这种过于专业的大道理,还是难以从操作层面,让一心唱火房市、拉升楼价的各方力量口服心服。事实上,这几年央行针对房地产所发布和施行的调控政策,每每遭到抵制,一番“三人成虎”的舆论炒作之后,居然会变成加重购房人负担、牵引房价上涨的奇怪口实。至于,建设部和一些很是握有话语权的地产界大佬级人物,对于央行03年的“121号”文件和05年的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的建议,都是痛K不已,而且大操胜券。
所以,对于央行的声音,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有时候的态度是,不以为然。听了,虽然不至于鼻子里哼哼一声,但是,会做一个微妙的表情:说说而已。各自的想头和行动,依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变本加厉,潜台词是:你能咋的?
具体的例子不必多举,光是央行直辖的各家商业银行,源自于各自利益的动作,就已经足够编纂一部力挺中国房地产高位运行的金融宝典了。对于央行文件的贯彻,也许可以做到照本宣科不过夜,但是对于房地产这一块优质资产的呵护和倾斜,依然柔情万种,服务新招层出不穷。
因此,央行主张的被忽略,和不让人感到敬畏,亦算是由来有自。
不过,最近从两会上传来消息,33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签名建议,取消房地产预售制度,领衔发起的是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白鹤祥代表。提案历数预售制度的七大问题,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尽管提案是否最终接纳,原先的预售办法是否被取消,都有待讨论。但是,由金融界代表发起这一提案本身,无疑给了与房地产相关各界一个不小的震动,当然,也包括金融系统自身。
一切将会怎样呢?其后会有怎样的博弈?会不会再被建设部门一票否决?或者,学者们继续猛打嘴仗,公众们还是仰起头来,看得云里雾里,而另一边照样有人窃笑不已,作笃定泰山、其奈我何状?结果或许一时难测,但是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提案所传达的符号意义。
忽然想到好多世纪以前,一位西方哲人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推动整个地球。”智慧之深邃、气魄之雄大,无人可以企及。但是可惜,这位哲人生在当今,恐怕也不太好解读中国房地产许多难题。不过,他的惊世无俩的杠杆理论,还是可以借来一用。
习惯上,大家都喜欢将银行说成杠杆部门。央行人士的发言可能语调委婉,金融系统人大代表的提案可能疾言厉色,但是对于中国房地产,金融杠杆的撬动和发力,是迟早的事情。
面对杠杆的力量,我想,还是应该有所敬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