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这样的,一些特定的时间,不谈点诗歌似乎就远离了“风雅”二字。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的盛宴,是永无再现的时代。今人写旧体诗,总有点隔,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原因不外乎几种,平仄押韵不是轻轻松松能掌握的;生活时代相去甚远,摸不到旧体诗歌的命门;没有众多同行相应相和,缺少诗歌创作的氛围等等。总体而言,我是不提倡旧诗的,偶尔为之,也是多为教学之故,或是逢着三五喜欢怀旧的诗人们应和几声罢了。
我常说,和诗最易弹指间。比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不仅让自己青史留名,还让一个生卒年不详的陆丞跟着沾了不少光。这位陆先生的文采,相必平平,不然也不至于让原唱湮没无闻了。可见,和诗不仅容易,且容易出彩,喧宾夺主、后来居上的状况很多。恰如文章高手,甫得题目及刚要,立即妙手著春,嫣然笑意尽在笔端。
某日游金陵。某友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玉女凌波望江楼。熏天紫气出玄武,蚀骨香魂胜莫愁。琴心剑胆愧莽汉,壮志绮情付东流。眼前有景道不得,太白题诗在上头。”曲意拍马而意味深长,便记起张丽钧老师对凤凰的解读:“凤”是不分性别的神鸟,与龙为雌,与凰则为雄。真妙语也。又想起凤凰台自李白题诗后果然爆得大名,于是也跃跃欲试想沾点太白先生的神光,即和诗一首:“凤凰台上凤凰游,金陵霸气望江楼。玄武江畔思孙武,莫愁湖边叹莫愁。举杯何须邀明月,一泓秋水付东流。青眼相看太白诗,听雨残荷上心头。”让孙武和莫愁作伴,邀太白与黛玉相见,此种意味,真有乱点鸳鸯谱的快意,不禁哼起百元哥的神曲:“我抢劫你什么……”
某友诗人,小诗常在晚报壁角处悄然而立,颇有锦衣夜行的效果。酒宴方酣,便哀叹家有悍妇,查电话查QQ,查微博微信,苦不堪言。为表同情哀悼之意,我信口吟小诗相赠:“家有妒妇,如有一宝。长寿幸福,身心安康。”诗人始默然无以应,旋白眼,终于怒目而视。可见此种雕虫小技,也会惹祸上身不是!
【百元哥神曲】http://zz.weishi.com/125.html?_u=2000552107252236&pgv_ref=weixin.wbpushrun.pos1&lp=1,-,8,-,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