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远比绝望寒冷
(2011-08-24 14:41:19)
标签:
黑天鹅白天鹅死亡《天鹅湖》杂谈 |
我看见一只天鹅逃出樊笼/有蹼的足磨擦着干燥的街石/不平的地上拖着雪白的羽毛
--波德莱尔
"昨晚我做了个疯狂的梦,我扮演了白天鹅,和过去的不一样。"
新编舞剧《天鹅湖》需要演员一人分饰白天鹅、黑天鹅两角。芭蕾舞演员尼娜一开始就是"白天鹅"的最佳人选,美丽、单纯、敏感,清隽的面容,有着奥黛丽·赫本一样清澈的眼神。只是28岁,对于一个芭蕾舞演员来说,比较尴尬。技巧业已成熟,身体却在老化。
最终,尼娜赢得了出演主角的机会。她加班加点,刻苦训练,却仍无法演绎"黑天鹅"式的开朗、不羁和奔放。对此,负责人托马斯焦急万分,他说:"老实说,我不在乎你的技巧......是的,你很美,胆怯、脆弱......这四年来我总是看见你小心翼翼地跳着每一步,但我从来没有看见你释放激情,从不!这些训练都是为了什么?"
尼娜回答:"我只是想做到完美。"托马斯说:"完美不仅仅是控制,它还要求释放。给自己一个突破,也给观众惊喜。超越,这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
尼娜能超越自己吗?胆怯、脆弱的尼娜缺少激情,缺少霸气,这是她出演黑天鹅最大的瓶颈。已经28岁了,她的生活却更像一个未成年女孩的生活。粉色房间,摆满了毛绒玩具,蝴蝶结,音乐盒。
尼娜的母亲是一个失败的芭蕾舞演员,因生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她将全部未及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她细心照料女儿的起居,封闭女儿与外界的联系,她希望女儿将全部身心都投入舞蹈,从而获得成功。尼娜从小就习惯顺从强势的母亲,同时学会隐藏自己的情感。
尼娜要实现超越,必先挣脱母亲的羁绊。从吃蛋糕到夹手指,这代表着尼娜从温顺、怯懦"白天鹅"到愤怒、仇恨"黑天鹅"的转变。得知女儿获得主演的消息,母亲买了蛋糕庆祝,一听尼娜说肚子不舒服不想吃,母亲立刻变脸准备把蛋糕倒垃圾桶,此时的尼娜只能装作很感兴趣地吃起了蛋糕。她是懂事、乖巧的女儿。长久以来,她从情感上、生活上依赖母亲,她听任母亲的安排,母亲的理想早已内化为她自己的理想。
正式演出的前一个夜晚,晚归的尼娜第一次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母亲想进尼娜的房间,被尼娜用门狂夹手指。尼娜完全不顾母亲凄惨的叫声,在镜中,她看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一只长着红色眼睛、黑色羽毛和鸟类腿的"黑天鹅"。
翌日早晨,母亲问:"我的乖女儿呢?"尼娜回答:"她已经死了。"当母亲以这个角色会毁掉女儿的人生为由进行劝阻时,尼娜甩下一句:"我是天鹅公主,而你只是行尸走肉。"这一刻,妮娜完成了精神上的"弑母",迈出了超越自我的第一步。
接着,尼娜完成了对友情的杀戮。
莉莉是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在气质上更接近"黑天鹅"的角色。没有朋友的尼娜,被莉莉身上不同凡响的气质所吸引,她第一次违逆母亲的愿望和莉莉一起去了迪厅,度过了一个疯狂的夜晚。她甚至还把莉莉当成性幻想对象,获得了身体上的极大满足。
当莉莉成为了B角,尼娜内心对莉莉的好感,瞬间变成了恐惧,她坚决反对莉莉出演角色,并对托马斯说:"她想取代我。"托马斯却回答:"人人都想取代你。"当莉莉来到化妆间,想出演黑天鹅时,两人发生争执,尼娜拿起镜子碎片,毫不犹豫地刺向莉莉,清除了走向"黑天鹅"的最后一道障碍。
此刻,灵魂深处一直蜷缩着的那只黑天鹅出场了。尼娜看到,自己长出了黑天鹅的羽毛,眼神充满邪恶和杀气,周身弥漫着舍我其谁的骄傲和狂妄。她强硬、野性、魅惑。那一刻,背叛、罪恶、手上的鲜血都被黑色掩盖。舞台上,灯光紧随她恣意的脚步,每一次旋转,每一次跳跃,都热情奔放,风情撩人。乐声终了,她展开硕大的羽翼,用黑色美丽征服了台下芸芸众生。
然而,当尼娜回到化妆间,蓦然发现,杀死竞争者只是一个梦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刺向对方的碎片实际是刺向了自己,致命的碎片留在体内,伤口在滴血。虽然在精神上弑母,在梦幻中杀友,但在现实中,自己仍就是那只楚楚可怜的白天鹅。
这是最后一场戏了。观众中出现了含泪的母亲,满是对女儿的怜惜和担忧,尼娜嘴角微微下扬,向母亲告别。戏中,身着白色羽衣的天鹅公主泪流满面,她的心破碎了,鲜血滴滴坠落,生命渐渐枯萎。梦想几乎成真,希望触手可得,然而,黑天鹅偷走了她的爱人,痛苦比恐惧来得浓黑,只有一条路能让痛苦熄灭,接受命运的安排。抬头、颔首、告别,纵身一跃,完成永久的安眠。
世上有一种鸟,名唤荆棘。从生命开始,它便不停地寻找一棵荆棘树。它要找到那株最长、最尖的荆棘,用来刺穿自己的心脏,那时,它的歌声将令所有声音黯然失色,那是一曲流血的情歌。
尼娜说:"我感觉到了完美,我是完美的了。"绽放即陨落,艺术与现实的悖论。完美的尽头,是如潮水一样的掌声,如潮水一样奔流不息的死亡。死,或如重生,尼娜看到了白昼般璀璨的日光;生,或如逆旅,我看到的希望,远比绝望寒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