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诗境浅说》
(2011-04-29 23:25:49)
标签:
陛云诗境浅说渡荆门送别旅夜书怀问刘十九杂谈 |
俞陛云先生教孙儿孙女学诗,每日讲一首,经年累月,偶成《诗境浅说》。俞先生谨记先祖俞樾的训诫:“学古人诗,宜求其意义,勿猎其浮词,徒作门面语。”所以,《诗境浅说》中评语寥寥,直入肯綮,绝无萦绕迂回的浮词艳语。
陛云先生评李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并以李白《渡荆门送别》为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陛云先生评:“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又说:“近人凌霄诗‘离情从此如春水
前句述江流初纵之态,江水随行之情,句句实在。谈及近人诗两句,便觉索然。哪里略同?凌霄诗颇含儿歌意味,言语中又显三十岁着童装般搔首弄姿,哪里配和李白诗歌相提并论。若说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与李白意境略同还尚可。
改学生作文,一贯取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保存本意,删除繁枝杂节。据此,凌霄诗因势利导改为“离情如春水,扁舟日夜生”要好许多。用李白诗“客心洗流水”“思君不见下渝州”等句来解说“万里送行舟”,怕是更为恰切。
我以为,学写诗,看一流诗人的诗歌,或可模仿六七成,便可做成二流诗歌;若学那末流甚或不入流的,邯郸学步、惨不忍睹的结果也是可以想见的。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望便知脱胎于李白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竟反超李白了。可见练字的功效,俞先生言“无匹”,确如其言。杜甫曾赞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句亦仿佛有李白浑然天成的意象。
说完李杜,再看白香山。他有一首《问刘十九》小诗,深得我心。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蚁红泥,酒温炉热,雪落无声,情色兼备,能不畅饮?轻言慢语,浅字情深。他人费尽心思而不得,白居易随手一张二十字的小诗,便道出美酒新酿,雪夜邀饮的那种温情厚意了。陛云先生评:“寻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便成绝唱。……末句之无,妙作问答,千载下如闻声口也。”
闲暇时读陛云先生《诗境浅说》,竟有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想起陛云先生的表字“阶青”为俞樾先生所赐,取“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之意,便又记起俞樾“花落春仍在”的五言律诗。冥冥中自有天定,陛云先生探花及第,终不负祖父殷殷之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