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希腊文学的时候,外国文学老师的小眼睛就格外明亮起来,他说:希腊人宣扬人本主义精神,对人的发展潜力给予无上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世上的奇迹千千万万,而最大的奇迹就是人”,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认识你自己”。对于希腊的民主制度,老师尤其赞赏有嘉,说其具有现代意识。
对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我是认同的,然而有一个问题却百思不得其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那时最聪明的人——为何在这样一种民主制度下被501人的陪审团判了死刑?老师大概没有想到我会这样问,他建议我看看有关苏格拉底之死的文章。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详细地刻画了哲人临终前的言谈举止。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无论你们做什么——即使你们现在什么也没允诺——假如你们忽略了自己,并且不愿意一步步认认真真地生活下去,沿着我们在过去无数次讨论中已经勾画出来的道路生活下去,那么你们将会一事无成。”苏格拉底拒绝了逃跑的请求,甚至不愿等到太阳落山就喝下了毒药。弟子们悲痛欲绝之时,苏格拉底还恳求他们安静勇敢些。他说:“离开尘世对我而言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然而,我只是弄清了苏格拉底死前的坦然,对我的问题还是没有帮助。我查询了网上能找到的所有资料,不能说一无所获,可是仍然感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有点“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惶惑。
突然就想到了苏辙的一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我大胆地揣测:苏格拉底会不会也如此呢?
一个人越是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就越可能遭到社会力量的围攻和阳谋。比如陈寅恪临死前在病榻还在被迫交代问题,他最后的声音是:“我现在譬如死牢之中。”盲眼的吴宓临终前只是叫着:“给我水喝,我要吃饭,我是吴宓教授。”那时货真价实的教授折损了多少,有谁算过这笔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