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在《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里这样解释:“旧称美女子伴读。”红袖添香上一条是“红杏出墙”,下一条是“红颜薄命”。世界真是奇妙得很。
美貌女子伴读,乐事也,只是不知会不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红杏出墙”原指春意盎然,佳人的气韵原比春意更柔媚呢,可惜这个词语现在却有了另一层不爽的含义,白白浪费了。至于“红颜薄命”,成为历史上屡见不鲜的谶语。
那被吴王夫差灵岩藏娇的西施,在越王勾践攻破吴国后,被强行塞入皮袋投湖,“红颜祸水”的偏见斩断了西施回归故里的情思。后来的人们大约是不忍看到西施悲惨的命运吧,于是有了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的传说。
《三国演义》中闭月羞花貂禅,让吕布迟迟不忍离去,吕布因之命丧曹操之手。貂禅后来据说是被关羽杀了,原因也是“红颜误国”。其实在《三国志》中的关羽并非是不近女色之辈,他曾再三向曹操索要过看中的美女。
三千宠爱集一身的杨贵妃,虽则享尽一时的荣华,却也不能避免白绫赐死马嵬的悲惨命运。将唐王朝的衰败归罪于一个弱女子的身上,何其不公!于是有了《长恨歌》中“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
而出塞的王昭君,似乎是四美中最值得称颂的人物。不过对于昭君出塞一向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昭君怨”的诗歌很多,杜甫就这样写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晚年的王昭君心系故国,多次上书请归,但哪里能够如愿?一抔黄土掩风流,青冢中的昭君生死都是寂寞的。
诚然,美丽女子并不总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譬如柳如是投水报国,李香君血溅桃花扇,花蕊夫人“更无一个是男儿”的斥责。她们异乎寻常的反抗,如暗香涌动,香沁肺腑,香泽后世。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