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墟人生

(2006-03-30 20:08:54)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世界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余秋雨如是说。

    而我关于废墟的直接概念一是罗马竞技场,一是圆明园。罗马于我是个太过遥远的地方,通过书本、网络的接近显得不切实际。而圆明园却像是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梦。去过北京,却未到圆明园,心里总有些许的遗憾。有时想,人生是该有些遗憾的,正像废墟的存在。

    有关废墟的诗歌,我以为当首推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写道:“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春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爱”是生命的常春藤,她的攀援生长为荒芜的废墟注入了青春的血液,那些人生的荒凉因爱的出现焕然一新。这是诗人爱情的宣言。

    “我发现书里有一朵小花,它枯萎,失去芬芳,被遗忘,于是我心中不由得充满了种种离奇的遐想——”这是普希金对生命废墟的感悟。废墟其实是人生的一种遗憾,它繁华过、辉煌过,它存在于我们生命的角角落落。那些与我们会心一刻的人和事,就像天空的云在我们心中的投影。

    那些过往,它们的存在见证着我们丰饶的生命,记录着我们一路的泪与笑。更或许,那是我们不愿触碰的伤疤。那时的爱与痛渐行渐远,似乎烟消云散了,只留下废墟记载着我们生命的成长,以及,成长的代价。然而,总有某些特定的时刻,它们不期而至,惊鸿一瞥般唤醒我们尘封的记忆,唤起我们别样的感受。也许,那时的痛早已被回忆过滤、风干,酿成香醇的美酒。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举杯畅饮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绝代佳人
后一篇:另一扇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