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网助力辽宁文化共享工程
标签:
文化共享工程辽宁模式有线网络中广互联it |
分类: 数字电视&IPTV |
【文/中广互联 吴纯勇 曾会明 路红梅】
http://sarft.net/userfiles/images/2009/2009-1/DGJXKAHYHEAXZEFC.jpg
2009年1月19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辽宁平台正式开播,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辽宁省长陈政高与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共同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辽宁平台启动开播按钮。这意味着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文化共享信息资源的大幕正徐徐拉开,也意味着广电有线网络业务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文化共享工程自2002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全国已自建、合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67.3万个,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向各省传递资源已开通至29个省份,已经逐步形成了互联网模式、卫星模式、有线/数字电视模式、IPTV模式、VPN模式、无线网模式、电子政务外网模式、光盘/移动硬盘模式等。
中广互联记者在第一时间就采用有线数字电视网传输文化共享工程的优势、信息资源的准备情况、资金配套情况分别采访了辽宁省广电局副局长李铁铮、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和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王筱雯,进一步了解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最新进展情况和此项工程对广电尤其是有线电视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使用有线电视网的N个理由
1月22日上午,辽宁省广电局副局长李铁铮接受了中广互联记者的电话采访。李铁铮副局长在谈到有线电视网络的优势时说,此工程在全国大部分省、市主要通过电信网传输,接收终端普遍为电脑。由于大部分农民不会使用电脑,文化共享工传输效果不太理想。对于农民来说,遥控器使用起来比电脑键盘更加简单,而且电视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接收终端,是农民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文化信息资源只有进村入户才能切实发挥出共享工程的效果。
据中广互联记者了解,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分为视音频内容和电子信息文档两类,传播具有下行传输内容多,而上行回传信息少的特性,适合广播电视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且,有线电视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乡村通达率高、带宽容量大、维护成本低等突出优势,是宝贵信息资源能够进村入户的有效传播渠道。
李铁铮在接受中广互联采访时表示,辽宁省目前已有226万多有线用户,通过有线电视网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可以充分发挥辽宁省已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优势。目前辽宁省为这个工程开通了增补9频道,带宽由原来的300兆扩充到860兆。
“目前辽宁省已经完成了5个县中6个村的试点工作,每天利用晚上24:00-6:00推送节目,6:00-24:00完成信息入户。”
李铁铮介绍说,此项文化共享工程省委出资1350多万元用于一期试点工程,每台机顶盒成本是800元,目前对于用户是免费赠送。
李铁铮对记者说,此前辽宁省制定了农村数字电视试点的计划,要求将数字电视传输到全省所有的行政村,一个村安装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而文化共享工程是要求所有自然村每户都安装机顶盒,辽宁省有5万多个自然村,是行政村的5倍,资金投入是非常大的。
另外,中广互联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启动任务分工是:总局科技司负责试点总体技术方案制订、以及相关技术系统研发的组织协调工作。辽宁省广电局负责有线电视传输通路的扩容改造、信号传输和试点用户机顶盒安装维护。辽宁省文化厅负责日出播出内容的提供和编排。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最近天津和北京也在计划用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天津今年已经开始上视频信息,而北京则计划投入1个亿的资金用于这种传输形式的文化共享工程,由此可以看出,有线电视网络上述优势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