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年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特点分析

(2006-03-23 23:43:18)
分类: 数字电视&IPTV
  去年3月21日,《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市场研究部(R&TI Research)发布了《2004-2005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对2005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与分析。一年过去了,我们就去年的观点进行回顾、点评,并以这种方式分析200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特点。(以下红色字部分为去年的观点)
 
  1、整体转换进一步展开,成为数字电视用户发展最为主要的模式
  回顾与点评:这一点勿庸置疑。从用户发展数据来看,青岛、深圳、杭州、佛山、大连、太原、绵阳、中广有线、南阳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排名靠前,这九个城市的数字电视用户总和为288.2万户,占65.6%。
 
  2、数字电视与付费电视运营主体、价值链构成基本形成
  回顾与点评:
随着2005年12月鼎视传媒挂牌,付费电视集成平台全部登场,广电总局批准了130套数字付费节目,其中付费电视112套,开播的付费电视有95套,付费广播为13套。数字电视运营商也逐渐确立了业务开展的流程,整体转换的操作步骤——如争取政策、价格听证、贷款/融资、组织实施、内容组织(付费频道及信息服务)也因地制宜地建立起来。
 
  3、横向与纵向结合。其中横向指的是各地数字电视的普遍发展;纵向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5家数字付费电视节目集成平台牵引整个付费电视市场;二是省级网络推动全省数字电视发展;三是中国有线带动的网络整合。
  回顾与点评:横向的发展体现在开展有线数字电视的城市进一步扩大,从2004年的100个扩大到150个左右;付费电视集成平台的营销格局基本形成,只是中国有线因并入央视而有可能因与中数传媒的业务重合而淡出;省级网络运营数字电视方面,以广西、云南为代表的省级网络整体转换开始推动;中国有线整合了海南、湖北,但并入央视后下一步的整合进程有待观察。
 
  4、节目与网络结合加强、接入网政策进一步放宽
  回顾与点评:
关于节目与网络结合的加强,去年仅仅考虑的是在网台分离之后二者在业务层面将加强合作,虽然3年前我们的报告已经提出:“在面临数字电视业务发展的时候,网台分离之后需建立新型网台关系”,但随着广西电视台控股广西网络30%股份,尤其是中国有线并入央视,这样的局面我们不敢说是去年3月我们就已经预料到的。
  在接入网政策方面,2005年4月13日,国务院下发[2005]10号文件《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指出:非公有资本可以建设和经营有线电视接入网,参与有线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从事上述业务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从事有线电视接入网社区部分业务的企业。这可视为对接入网政策放开的一部分,但对于“社区网”的界定及开放,对有线电视接入网运用商是利是弊还不好说。
 
  5、双向改造在发达地区受到重视
  回顾与点评:
杭州模式使有线电视运用商进一步认识到双向交互功能的作用;深圳在2005年新发展了8万多的宽带用户,累计达到14万左右,收入超过1个亿;绍兴则完全通过Cable实现了DVB+IP的双模运营。这些都推动了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双向改造。青岛在2005年进行了两个小区的光纤到楼的网络改造,今年更将改造40万户。
 
  6、节目集成平台步入实质性竞争
  回顾与点评:
中数、文广、鼎视、中国有线、中影各自开始在地图上画圈,但应该说还不算是步入“实质性竞争”,因为有线运用商与集成平台的合作并不排他,集成平台都只是在做自己的市场,还没到抢对方碗里的肉的时候,频道与集成平台的双向选择也还没有真正开始。
 
  7、有线网络向综合业务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回顾与点评:
这个特点绝非仅仅是2005年的特点,它将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开展数字电视的同时,进行信息服务、付费频道、宽带接入,如政策允许还包括VoIP。
 
  在下一篇里,我将把《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中对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在2006年的发展趋势分析与大家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