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数字电视五大特点

(2006-03-22 22:59:03)
分类: 数字电视&IPTV
 
  3月21日,《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市场研究部(R&TI Research)发布了《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亿,比2004年增加了4000万左右。英国是目前数字电视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已经达到了70%,其次是美国,渗透率为55%,日本的数字电视渗透率为50%,欧洲的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约为30%,全球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超过16%。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在2005年通过整体转换实现了不小的突破,从2004年的106.7万户发展到439.3万户。但全国数字电视的总体渗透率仅为1.2%,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比例也仅达到3.5%。

  该报告分析认为,目前全球的数字电视呈现出五大特点:

  特点一:关闭模拟的时间表可能推后。
  美国FCC原来计划在2006年关闭电视信号的模拟播出,前提是有85%以上的用户可以收看数字电视,但目前这一比例仅达到55%,因此在今年年初,美国把关闭模拟的时间推后到2009年2月17日。芬兰、瑞典、挪威、意大利关闭模拟的时间表为2007-2008年,澳大利亚、韩国、法国、西班牙、德国、丹麦等国计划于2010年关闭模拟,我国的时间表定在2015年。从目前各国的进展来看,不少国家都有可能像美国一样将时间表向后推。
全球数字电视五大特点
  特点二:政府大力推进地面数字电视(DTT)。
  英国、瑞典和西班牙是最早开播地面数字电视的国家,荷兰、芬兰、德国、瑞士和意大利也已先后开办地面数字电视,法国在2005年3月正式开播。意大利政府对DTT机顶盒继续补助,每台150欧元,消费者只需支付40欧元即可购买一台带交互功能(MHP)的DTT解码器,RAI和Mediaset开播了免费的DTT频道。英国为推动DTT发展,提供免费频道FreeView,目前英国DTT机顶盒已达1080万,家庭用户数量约为650万,超过了原来计划的500万户;DTT机顶盒价格也将到了41英镑,仅为两年前的一半左右。地面数字电视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腾出地面频谱进行拍卖,用以发展其他通信及多媒体业务。
  特点三:高清电视处于快速发展前夕。
  目前全球高清频道约50套,每周播出高清节目约1000小时;全球高清电视机约2860万,定购高清电视服务的用户约1500万。在美国,通过有线电视,有75%以上的家庭可收看高清频道;90%的电视台开始制作高清节目,播出节目中的55%是高清节目,其中黄金时段高清节目的播出占到85%。美国2005年高清电视机销量约1000万台,2006年预计1600万台。欧洲在2004年元旦开播首个高清频道Euro1080,并在2005年,增加了HD2、HD5两个频道。2005年,德国开播了高清频道;2006年BskyB、BBC和法国将开展高清卫星服务,BBC计划在2010年将全部进行高清节目制作。日本和韩国在高清电视方面启动较早,目前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我国目前只有央视的“高清影视”及上海文广的“新视觉”两套高清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推出多套高清体育频道,搬迁新址后将实现全高清播出。按广电总局的“十一五”规划,2010年将达到10套高清节目的制作能力。
  特点四:数字化技术推动行业渗透。
  这主要表现在数字电视与IPTV、基于3G以及基于广播式网络的手机电视等领域。意大利FastWeb、法国电信、美国Verizon、香港电讯盈科PCCW等以IPTV切入视频服务;而一向由移动运营商所掌握的手机终端,也将随着DVB-H、Media FLO、DMB技术的推动,使它与广播电视部门发生了关系。
  特点五:宽带业务是有线与卫星竞争的砝码。
  直播卫星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美国已经与有线电视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在欧洲则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美国DTH的发展推动有线电视进行双向改造,1996年,在EchoStar的压力下,Comcast斥资50亿美元进行双向改造,开展宽带接入业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英国有线电视运营商Felewest公司和NTL公司从2002年第二季度至2003年第二季度连续5个季度丢失用户。2004年起开始回升,主要原因在于开展了宽带接入、视频点播、音乐及游戏等业务。
 
  【广告】欲了解报告更多信息或定购《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请联系010-86091922 《广播电视信息》市场研究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