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嘉宴赋

分类: 诗词 |
鲁 中 嘉 宴 赋
刘维寰先生力推鲁中嘉宴,嘱余赋之。
注释:
[1]太公便鱼盐之利:语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2]仲父官山海之饶:《管子·海王》:“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官山海”即“管山海”,《盐铁论·贫富》:“食湖池,管山海。”意为由国家专营矿产、盐业。
[3]易牙善品五味,尝水而辨淄渑:易牙乃齐桓公宠幸的厨师,烹饪技艺高超,善于品尝诸味,相传他能分辨淄水和渑水味道的差异,被视为饮食业祖师。《吕氏春秋·精谕》:“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
[4]晏婴巧喻一羹,对君而论和同:春秋末期的齐国名相晏婴曾以肉羹为喻,向齐景公论说什么是“和”、什么是“同”,此即著名的“和同之辩”。原文见《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
[5]夏启酬诸侯而享钧台:《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指夏启即位后,召集各路诸侯在钧台举行大型宴会。钧台,河南省禹州市古台名,一名夏台。
[6]伊尹忧天下而负鼎俎:典出《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伊尹是商初名臣,曾辅佐商汤灭夏。夏末,他背着烹饪器具求见商汤,借谈厨艺向汤论说治国之道,由此被称为“中华厨祖”。
[7]陈王斗酒十千宴平乐: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封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他曾在洛阳平乐观大宴友人及僚属,赋诗《名都篇》,其中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李白名作《将进酒》引用此典故曰:“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8]赵公长宵红烛饮秋谷:赵公指清代著名诗人赵执信。赵执信字伸符,居于博山秋谷,因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其《晦日大雪,与仲生及子弟开南窗畅饮,成杂言,学欧苏禁体》记载他与门人仲罡保及众子弟聚饮之事:“长宵红烛照白战,酒行与雪俱无休。”
[9]嘉宾钟鼓琴瑟歌鹿鸣:典出《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著名的宴饮诗,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语。
[10]古称颜神,得名于孝妇:博山在春秋战国时属齐国马陉邑,处于齐鲁交界。孝妇指颜文姜,《博山县志》载:“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曰颜神。”
[11]日居月诸:语出《诗·邶风·柏舟》,意为光阴流逝。
[12]天圆地方:语出《尚书·虞书·尧典》。博山四四席所用“八仙桌”乃正方形,象征“地方”。
[13]莼羹雉尾,王渔洋陶醉锦秋湖:渔洋,指著名诗人王渔洋,桓台新城人,其《锦秋湖竹枝三首》之二云:“锦秋水色胜湘湖,雉尾莼羹玉不如。持谢江南陆内史,酪浆还得似渠无?”锦秋湖又名马踏湖,雉尾指产自锦秋湖的飞禽,莼羹指莼菜羹之类的美味。
[14]鹅脂豚膏,蒲柳泉欣作煎饼赋:蒲松龄号柳泉居士,曾作《煎饼赋》云:“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赙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
[15]平盘行件大件,一凉二热三汤:皆为四四席用语。前句指四平盘、四行件、四大件。后句指上菜的次序:先上凉菜,再上热菜,后上汤菜。
[16]仲尼见盛馔而变色:孔子作客时,见主人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一定面色恭敬地起身致谢。语见《论语·乡党》:“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17]子公必染指以先尝:郑国大夫公子宋,字子公。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18]莫笑坡仙为口忙:宋代文豪苏轼,号东坡,又自号玉堂仙,人称“坡仙”。他是著名的美食家,以其号命名的美味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等等。其《初到黄州》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