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似是民国时人伪作
(2012-09-29 16:42:48)
标签:
邵雍梅花诗杂谈 |
分类: 杂文 |
《梅花诗》似是民国时人伪作
李钟琴
前些年网上广为流传的托名北宋学者邵雍所作的《梅花诗》,我一直觉得非常可疑。最大的疑点,是找不到其确切出处。从网上当然搜不到出处,我曾托几个大学教授朋友到图书馆查阅邵雍的诗文集以及《全宋诗》,亦不见这十首诗的综影。
我也曾在猫眼看人等论坛发帖质疑《梅花诗》的真伪,据网友提供的资料,目前发现的最早见于纸面的记载,是朱肖琴于1946年整理成册的《中国预言八种》一书(1947年之后出版)。
1964年,日本学者安居、中村编著《纬书集成》,《梅花诗》作为附录卷列于书后。编辑者在按语中认为,《梅花诗》的作者“也许就是北平某政客、某军阀的军师”。
所谓预言诗,其实都是咏史诗。只是造假者假托的是古人,后人猜谜一般地一一印证史事,便感到似乎预言得很准,其实毫无意义。如果作者是民国年间人,其“预言”之事也一般到民国时止。《梅花诗》共十首,据好事者们的解读,前五首,分别咏北宋、南宋、元、明、清,从第六首开始,似皆咏民国时事。“预言者”何独厚于民国乎?
除了出处不明,细读这十首七绝,我发现其格律虽然大体上比较谨严,但其中两处有误。
一,第二首用韵有误。“飞”、“非”属“上平五微”,而“弥”属“上平四支”。在格律诗中,“四支”“五微”韵部是不能混压的。
二,第九首“火龙蛰起燕门秋”句,“燕”指燕京,韵属“下平一先”,而诗中作者显然误用作仄声了。因为如果知道“燕”是平声的话,“燕门秋”三字乃“三连平”,这在格律诗中是很忌讳的。
古代诗人的诗中写到地名“燕国”、“燕京”时,“燕”字皆用作平声。只有近代或当代人,多把燕京之“燕”读作仄声。
总之,我认为,《梅花诗》绝不是北宋邵雍所作,其作者可能是民国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