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十大军事家大结局 |
伍子胥发现孙武的经过,史家语焉不详。
但可以肯定的是,伍子胥与孙武同是天涯沦落人,属于患难之交。
伍子胥是逃亡到吴国的。他的父亲伍奢本是楚平王的大臣,被任命为楚太子建的太傅,即太子建的老师。
楚平王同时任命费无极为太子建的少傅,让费无极协助伍奢教育太子建。
太子建长大了,该娶媳妇了。楚平王为太子建娶秦哀公之妹蠃氏为妻。少傅费无极奉命前往秦国迎娶。
费无极一见蠃氏,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蠃氏是一个绝代佳人,其美艳足以使楚平王的所有后妃都黯然失色。
大凡小人,总是要千方百计讨取其主人的欢心,以便能使自己飞黄腾达。费无及深知楚平王乃好色之徒,正想投其所好。所以,在回国的路上,费无极心念一转,忽然快马加鞭跑去见楚平王,对楚平王说:“蠃氏太美了,大王您不如自己留下享用,我另外再给太子物色一个。”
楚平王闻言大喜,也顾不得儿子了,竟将蠃氏纳为己有,宠爱有加。
费无极做了这件缺德事后,生怕太子将来即位后会找他算帐,遂一不做二不休,在楚平王耳边大讲太子建的坏话,想除掉太子建。
楚平王召伍奢询问太子建的近况,伍奢知费无极从中挑拨离间,便劝楚平王不要因为小人之言而疏骨肉之亲。
不料昏庸透顶的楚平王大怒,认为伍奢与太子建串通一气,竟将伍奢逮捕,同时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死既是儿子又是情敌的太子建。
幸好奋扬良心未泯,不忍杀死无辜的太子建,预先给太子建报信,太子建急忙逃亡到了宋国。
伍奢虽然被抓,但令楚平王与费无极不放心的是,伍奢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皆英武不凡。费无极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不除,终为后患。”
楚平王耍了一点小聪明,他让伍奢写信召两个儿子前来,说只要伍奢的两个儿子来了,就放了伍奢。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伍奢道:“伍尚为人忠厚,我召他,他必来;伍员为人刚戾,能成大事,他知道来了凶多吉少,必不来。”
果如伍奢所料,伍尚自投罗网,而伍员早已看破楚平王的诡计,听说太子建已经逃到宋国,也逃亡至宋。
伍奢知伍员必定借兵前来报仇,叹道:“楚国君臣且苦兵矣!”
楚平王竟杀伍奢、伍尚。
伍子胥来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此时正赶上宋国发生内乱,乃与太子建前往郑国。未几,郑定公因故诛杀太子建,伍子胥只好再次流亡,经过昭关,奔逃至吴。
据传伍子胥在昭关差点被捉,竟愁得一夜白头。
伍子胥一路上讨饭来到吴国,隐居在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市)郊外,以待时机。
就在这里,伍子胥遇到了也在吴都郊外隐居的孙武。
与伍子胥的情况差不多,孙武也是逃亡来到吴国的。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本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其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所以他又被称为田完。
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已成为齐国的一个大家族,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此人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领地,并赐姓孙氏。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冯(子起宗),做了齐国的卿,是齐国最级官员。孙冯就是孙武的父亲。
孙子的家世,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详细记载。
齐国自姜太公建国,就一直是威震遐迩的东方大国。又经齐桓公和管仲的治理,国势日盛,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
受“兵学鼻祖”姜太公的影响,齐国兵学研究极为兴盛。孙武的爷爷、父亲又是齐之名将,家学渊源,幼年的孙武耳濡目染,日熏月陶,这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军事家无疑大有裨益。
孙武在优越的环境中读书、思索,构筑着他的博大精深的军事学体系。
而就在孙武青年时代,齐国却频频发生内乱。
齐庄公因为与大臣崔杼的妻子通奸,被崔杼杀死,另立齐庄公的同父异母弟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齐景公即位后,封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时过不久,左相庆封与右相崔杼又产生了矛盾,庆封除掉崔杼,独揽国政。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不满庆封专权,又联合发动兵变,将庆封赶到了鲁国。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田氏家族作为齐国的名门望族,不可能在内乱中置身事外。而孙氏家族又是田氏家族的一支,也不可能不卷入内乱之中。
之后,齐景公以及相国晏婴对田氏家族势力的日益壮大产生了疑惧,而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齐国由于接二连三的内乱,国力已经大为衰退。而且孙武感到,他的家族正处在齐国政治斗争的风头浪尖上,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被掀入万丈波澜之下。
他是个知几达变之人,在风暴雨来临之前,他就开始未雨绸缪了。而这,正是他远胜伍子胥的地方。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齐景公三十三年,田、栾、鲍、高四大家族联合反对齐相晏婴,孙武的父亲孙冯也参与其中。恐遭败后株连,孙武挈妻子田氏离开故土,经长途跋涉,抵达吴国,遂隐于吴都之郊。这时的孙武,当在三十岁左右。
孙武为什么单单选中了吴国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呢?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好像孙武是特意到吴国来帮助伍子胥报父兄大仇一样,就在吴都的郊外,刚逃亡到此的伍子胥结识了孙武,并且一见如故。
英雄识英雄,自然惺惺相惜。伍子胥为孙武的渊博的才学和卓越的军事见解所深深折服;孙武也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他报仇雪恨,自己也展示一下满腹经纶。
他们在吴都郊外把酒论剑,枕石谈兵,一面四处访求人才,耐心地等待时机。
伍子胥与孙武的相识,可谓风虎云龙,不久,他们便携手作战,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诡奇雄壮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