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刚过,在这种节日里,我们都会真心的祝福孩子们六一儿童节快乐。您的孩子快乐吗?孩子的快乐来源于哪?cctv-3《文化正午》主持人王宁与嘉宾董浩、曾媛、孙宏艳、与您一起探讨孩子们的快乐。

照片:(从左到右)孙宏艳
王宁
董浩 曾媛
家庭(父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途径:陪伴;关注,留有空间;乐观。
快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两部分的影响,一是家庭的影响;二是学校的影响,相比之下,家庭影响更为重要,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在孩子的心理有榜样的作用,如果家长经常愁眉苦脸,把痛苦都写在脸上,孩子肯定不会快乐。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这虽然很花费时间,但是是必要的。现在有很多的爷爷奶奶对下一辈都格外的呵护,实际上也是一种补偿心理。如果不想留有遗憾,现在就要赶快行动起来。其实细算一下,孩子在父母的身边也就十几年,他成长的每一步,你如果都能看到,见证到,对于父母来说也不失是一种幸福吧?同样,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也是最大的幸福。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比较孤单。父母一定要当孩子的哥们,同盟者,姐姐或者是哥哥,填补他的空白,不然孩子会性格扭曲。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候如果家长拥抱一下他,告诉他,先休息吧,事后,我们共同找找原因。相信肯定比责怪、呵斥、谩骂的效果好的多。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呵护标准
关注他不代表越俎代庖,不代表代替他,要懂得拿捏分寸。对孩子的理解、陪伴还有信任,确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给予。随着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家长应该有不同阶段的尝试。比如幼儿时期,家长要多陪伴他,多关注他,要让他活动在一个安全的范围里;儿童时期,家长就要给他一定的信任,并让他有一些尝试的机会。
讲一个故事,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列翁,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他。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并乐意做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列翁效应”。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对100名儿童进行了“发展测试”中,在进行智能、体力等项目测试后,向教师提供了虚构的信息,说100名儿童中有20名发展优异并出示名单。一年后复试的结果表明,出示名单的儿童,成绩明显提高,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泼开朗,虚幻变成现实。这种由于期望不同而导致儿童发展出差异的现象就是期望效应。罗森塔尔借名于现象相似的皮革马列翁神话,称这种效应为“皮革马列翁效应。”
多给孩子鼓励,会增强孩子的信心,也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现在的孩子攀比之心非常的严重,首先父母要起好的带头作用,如果父母在生活当中的言行举止表现的十分攀比,孩子会跟着学,别忘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比如看到同班的小朋友,有人戴眼镜,并不意味着全班的小朋友都要带眼镜。
曾经有过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五岁的国内、国外的幼儿园小朋友放在一起,在他们的面前放上两盘巧克力,一盘少,一盘多,对他们说,要是现在想吃巧克力就按铃,一按铃就可以吃到巧克力,但是最后得到的是数量少的一盘巧克力;如果谁能够坚持15分钟再按铃,最后得到的就是数量多的一盘巧克力。结果,80﹪的中国幼儿都等不到15分钟,但是66﹪以上的外国幼儿都等到了最后,这是一个长时间教育的结果,所以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理性、有克制力的人,要让他学会等待,延迟满足,而不是过度满足。
孩子是家长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只要去真心的关注他,关怀他,做他的同盟者,后盾,真心朋友,让他自由去发展。有些原则问题出现了,一定要及时告诉他,怎么来表达呢?用我们的心,牵孩子的手,联着他的手温暖着我的心,我们永远是朋友,母女之间上升到朋友,妇女之间上升到朋友,那是很高的境界。我们不光是一个家庭角色,我们是朋友,永远的朋友。
快乐很简单,也许一本书就是快乐;也许一颗糖就是快乐;也许看一部电影就是快乐;家长有时候对于快乐的理解过于深刻,作为家长一定要蹲下来看孩子,你要跟他是平视的,跟他同一个角度,这样更能够理解他的快乐,而且也能给他真正的快乐。
要想让孩子快乐,是需要技巧的;要想让孩子快乐,是需要学习的。希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希望家长能够更多的引导、正确的快乐观,让孩子做成一个自信,自强的快乐天使。这样他们才能在人生当中找到更多的快乐的源泉,而且这种快乐才能长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