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作家:给我一支蘸泪的笔

(2008-05-19 16:00:04)
标签:

地震

婴儿

母亲

作家

诗人

周大新

祝勇

阎延文

情感

 

102个小时,104个小时,123个小时,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叩拜在人类的伟大面前,无法站立。但是,当这样的新闻场景出现,却带给我撕心裂肺的疼:“都江堰河边坍塌的民宅,一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的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从他们的姿势里,人们辨认出,这个母亲在临死前的瞬间,把乳头放进了孩子的嘴里。”什么话也说不出,我大哭,不能自已。

就在不久前,也是在废墟中的一对母子,我们的战士在被救起孩子的怀里,看到了死去的母亲放在他身边的手机,上面有一条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我是作家:给我一支蘸泪的笔

我们活着,只因为我们有爱。我不是作家,但我真的想为他们书写,用我颤抖的手,用我满眼的泪,把这些足可以让我们记一辈子的故事,写给这段往事,写给所有以后出生的孩子。告诉他们,是什么让呼唤嘶哑了喉咙?是什么让身体强顶住坚硬?是什么让等待熬红了双眼?是什么让寻找点亮了黑暗?

作为新闻人,我一直希望能够去灾区用我的话筒记录下我的视线,可是我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我没有办法。我无法逃避这种煎熬,只有日日夜夜用文字疏导我的心。所以,在今天我的节目里,我特别请到了三位作家朋友,他们这几天也把自己完全浸泡在这样的故事里,用自己的笔触来书写挽救生命的奋战,和我们祖国正在经历的伤痛.

           

                 周大新:我们拥有最卓越的人性力量

             我是作家:给我一支蘸泪的笔 

    (以下是我的采访记录)

    王宁:今天我们请到了著名的作家周大新,他是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影片《香魂女》的作者,曾经写过《汉家女》和《银饰》等优秀作品。你好,周老师。我现在特别想知道,作为一个书写者,这个时候您觉得文字是您唯一表达抗震救灾当中的力量吗?这两天您关注的哪些细节会成为将来您创作的源泉呢?

   周大新:是的。我现在的心情很激动也很乱,此时此刻还没有开始写东西,但是我一定会写的。现在抗震救灾还在进行中,每天我的心都在揪着,我不是诗人,诗歌可以马上就写出来,我是写小说的,需要在心里沉淀一下。

   说到让我感动的画面,是我看到人们去一个倒塌的学校救援,其中一个同学被救出来了,但他另外一个同学还被压着。然后医生给压在下边那个同学输液,被救出来的同学就帮他提着输液的药,一直一直笔挺的站着。这让我非常感动,这种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很打动我。其实在这次我们的救灾过程当中,像这种的同学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都有一幅一幅的画面,让我们记在了心里。我现在正在挖掘细节,将来肯定会把这些一幕幕的感人画面,都写进我的小说。

    还有,人性的坚持和韧性。自然界有运行的规律,当然就会有一些灾难,有地壳变动,大地板块的运动。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就要接受这种变动。这两天我觉得温总理说的好,他说要镇定,要有信心,我们就要敢于承担和面对这种自然变动。敢于承担和面对,也是让人感动的力量。

    

    是啊,听完周老师的话,想了很多。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抗拒自然的力量,但在人类和自然冲突的面前,会呈现出一种人性的力量——品行,品德,品味。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人文环境里,岁月积淀了每一个人的人文性格,也锻造了每一个人坚若磐石的品行。此时,我们应该向属于我们的文化致敬。

               

                 祝勇:我为美丽的阿坝流泪了

     我的好友祝勇是一位文化随笔作家,曾经书写了《出走者》《草鞋下的故乡》《江山美人》,浙江楠溪江、湖南凤凰,四川阿坝,云南古道,他一直在路上,因此我们在他的脚步里得以目睹这幅大地上像流云一样变幻的图案,看到了阳光中的阳光,看到了水中的水和云中的云。他很久之前就和我说起过在四川阿坝的经历,那里纯朴的民风和美丽的景色,是他笔下最得意的记忆。而当我在今天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他激动的声音。

         我是作家:给我一支蘸泪的笔

    

   祝勇:今天早上我收到四川甘孜州卡贡小学,有个叫高霞的老师给我打来的电话。因为我曾经去过他们的小学,就在离震区不太远的一个地方。她说小学校那边有一些震感,但是不像北川和汶川那么严重,而且由于没有通讯传输,所以她一直无法想象,灾区现在的情况已经那么严重了。昨天她自己一个人去了一趟灾区,她当时就哭了。她就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她非常心疼那些被废墟压倒的孩子们。当然这也是我的感受,因为我看到新闻的时候也非常震惊。我已经买好了去成都双流的机票,我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希望做点事情,去帮助灾区的一些灾民们。

   美丽的残破让我很难接受。那些地方我都去过,比如说从成都往北走,就是通往阿坝的那条线,一直到广元那边,我多次在那边走过。过去我去寻找那些地方的美丽,用文字书写那个地方曾经带给我的精彩或者是记忆,而现在这些记忆都塌陷了,要我去抒写另外的东西了。刚才,我在给那边的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他们的手机彩铃还是《美丽的阿坝草原》那样的音乐,这样的铃声让我特别难受。 

 

    此时,在我书写着这篇博客的时候,祝勇已经到达了成都。我期待着他在行走中带给我们一些让我们震撼的文字,当然了还有人们的坚强。我觉得这个时候,对于很多的作家们来说,书写就是他们认为最大的力量。书写那些在灾区当中劳碌的身影,书写那些救援的战友,书写那些受灾群众的悲喜。不仅仅有眼泪,有祈祷,有焦灼和无奈,还会有真诚的心和手中的笔。

              闫延文:用一首诗来记录我们民族的伟大

 

    在上节目之前,我看到了闫延文的一段博客,有句话让我特别的感动:“面对灾难,我们是选择惊慌无奈,还是怨天尤人,还是承担起我们自己应该有的责任?”她选择了在这样的时刻号召所有的作家拿起笔,为民族写诗!我看到了有上万人在网上响应她的倡议,当然,还是要请她为我们讲述!

           我是作家:给我一支蘸泪的笔

 

   闫延文:在2008年的5月12日,最初听到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之后,当时心中非常痛苦的。在24小时之后觉得衷心的牵挂。当时感到了我们的国家确实在救援,政府确实在行动,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很多海外华人都在呼唤,在殷切的瞩望。作为一个作家,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不能只是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不能只是牵挂和悲痛,而是要用这种一种很切实的行动,就是用我手中的笔,用我们大家这样一种真诚的协作,去为灾区的同胞做一点什么。所以5月13号的时候,我就发出这样一个倡议书似的博文,希望我们所有的作家朋友,在这民族大灾难的时候,哪怕每个人只是写下一首诗,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思绪,用它来记录我们民族在这场灾难中的伟大,众志成城,携手抗灾的精神高度。

    当时我确实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第一时间内就拿出了自己非常好的作品,响应非常快。到当天的深夜时,大概已经有将近200份左右非常优秀的跟贴。到现在大概有500多份。我感到这是一次中国文学、一种忧患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的爆发,通过这些文字我们感到他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用真心流出来的。而且不是消费时代的一种浅阅读,是非常深刻的在读我们民族的精神,读出我们民族这样一种精神的高度。所以读到每一首诗都让我特别的感动。

    在灾难瞬间发生时,鲁文咏写下了《汶川汶川》,他说,“昨天整个下午和夜晚我都守着电视,望着你的名字发呆,汶川,汶川。让我知道你还活着好吗?哪怕仅仅是听到你痛苦的呻吟。”我想这种感觉是当时很多很多中国人都会感到的彻夜难眠,这就是诗的语言。

    比如像文都的《为生命祈祷》,他的诗里面写到,“我们的坚强最终会战胜天地,我们会在这一场灾难中又一次欲血重生。”

   还有一个叫“狐狸的窗”的网友,他是马上要到灾区去救援的时候,写出来了一段文字。他们的文字,就像这场灾难中我们民族的表现,让全世界感动。 

     我是作家:给我一支蘸泪的笔

    是啊,我们在这场100多个的小时的战斗中完全的忘我,完全的无私。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私人的东西投入到这样一个忘我的洪流里面去了。坚信,我们的作家一定会写出很好的小说,来讨论我们的民族在这样一个苦难面前,深深情感的觉醒。

    未来的灾区要建小学,要建中学,那是物理空间的房舍,这是容易的。但是重建那种精神的房舍,精神的家园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让我们把心和心叠起来,让我们的手和手挽起来,来铸造一个人文的力量。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在我的博客留言中写诗,写下你的感触,写下触动你们心底的那一刹那,那一些点点滴滴。其实,每个人都是诗人,都是作家,我的笔愿意和你们一起同行。

 节目地址:http://media.cnr.cn/index00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