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是太多人留下记忆的地方。雨后的石板路,油滑,光亮,清澈着一路走来的泥垢。摩梭女的织机声,一收一紧,满足了每个人对原始的最初崇拜。丽江,是女人的天堂。繁华和清静交错,奢侈和简单平行,一举手,一投足,都好像是轻卷着一米阳光,嘤嘤切切。
照片上的女人,来自成都,在丽江的一间不起眼的拐角处,在四壁都是各种各样的画中间,安静的坐着。要不是因为雨实在是下得太大了,要不是刚才的艳阳让人根本想不到带伞,要不是她微微含笑的表情充满了善意,要不是她五岁大的儿子见到会照相的手机天真而执意的欢喜,也许,在这一次的记忆中,绝不会有她的留影,当然,更不会有和她的交流。
她,年过而立,成都人,结婚后就来到了丽江,生子,生活。他们靠卖画维持生计。作为一个吸引外国友人眼球的经营方式,他们在丽江过着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是,不同的是,墙上的所有画,都出自她丈夫的手——一个专业美术学院的高材生。
这并不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故事。他们过得很幸福。选择在丽江卖画,只是因为丈夫热爱西藏,女人依恋丽江。丈夫长年在西藏写生,女人,把丽江,当作是等待他最近的地方。
在店面的墙上,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的都是丈夫在西藏画的藏民,朴实的脸上流出来的沧桑就好像把牦牛边上的北风都灌进你的衣领。女人喜欢丈夫的画,进藏的路在女人眼里就是丈夫的笔,一路蘸着颜色蘸着风霜。丈夫擅长画素描,大幅的人像确是为了讨女人的喜欢,因为好卖。他要让女人过上好日子。
女人欢喜的说着,丈夫每次回来都要长篇累牍的描述画里故事的场景,她出神地听,记下来,每幅画背后丈夫的用心,丈夫的艰难。却丝毫不会埋怨他的远行,让他们母子忍受了多少想念,多少孤单。
她拿着丈夫的每幅画,给我讲,欣喜的样子,我至今难忘。
丈夫的画,最贵的人像,卖一百二十元。
有外国人喜欢,一买就买十六张,多给她钱,她总要退回去。说,丈夫让他卖多少,就是多少。
女人说,丈夫是她的支柱。我知道,不仅仅是生计上。
而我觉得,女人才是丈夫的支柱。
天底下,还有什么,能比得上爱人守候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