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记者!
张蜀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记者形象。
而如今,“我是记者!”简单的几个字,却蕴涵着更深刻的涵义。
“我是记者!我在现场!”是的,只要有新闻发生的地方,就可以看见记者忙碌的身影。
比如,伊拉克战争开始以后,本来已经离开巴格达的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组,决定重返巴格达,冒着生命危险,把真实的战争场面送到中国观众的面前,他们用镜头实践着“战地记者”的职责:为观众再现第一手的战争场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画面;神舟六号飞天的报道,《南方日报》几乎是全国最快报道的媒体,而我们的记者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新闻,不顾种种艰难险阻,哪怕是蹲羊圈也要等到拍到珍贵图片的一刻;2003年,SARS的突然袭击爆发,人们还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人民还沉浸在无形地恐惧中地时候,还是记者和医务人员一起进入第一现场,把实情告诉读者;2006年,广东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击,老百姓要撤,我们的记者却冲在最前面,还有记者亲身经历特殊人群的安全转移......
这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的记者、得到人们公认的记者、取得成功、有成就感的记者。
“我是记者,我也有压力!”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媒体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常年奔波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很多媒体从业人员感到很身心疲惫。。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国内记者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大约57%的记者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只有5%的记者能够轻松应付。
迫于同行的竞争压力,很多媒体出现“卧底记者”“暗访记者”,纷纷推出“卧底新闻”“暗访新闻”来吸引读者眼球。因为他们要曝光的是一些社会阴暗面,在采访的时候,存在着生命危险。
据有关资料显示,记者职业的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近几年,记者受到各种威胁的报道越来越多,不少地方都出现记者在暗访或者调查时被殴打的事情;据报道,南京一些媒体的记者到江苏省教育厅要求采访一个会议,却遭到保安驱赶和殴打,在这种“公对公”的采访中,记者都会被打,说明记者这个职业目前的确已成为一个危险性很高的职业。
记者这个职业,也加入到弱势群体的行业,受到人们的同情。
当然,社会的发展,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使得各行各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腐败。记者行业也不例外。
多家媒体都报道了:“2002年6月,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负责人和金矿矿主为隐瞒真相,分别对采访事故的一些记者送了现金和金元宝,其中,包括新华社记者在内的11名记者被收买。”最近还有报道,国内某个地方的某一些记者为了拿到高的稿酬,不惜运用文学创作手法杜撰故事情节,损害当事人的形象。
事情暴露之后,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受到人们的怀疑,没有职业道德记者受到人们的鄙视。
所以,“记者”,这个称号包涵的意思又十分的复杂。
尽管如此,也有些媒体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依然做得很出色。他们真实地记录历史的变动,从而对现实社会进步有所帮助 。
尽管如此,记者这个职业,很辛苦,费力不讨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压力和阻力,但是,每一年,都还有很多的年轻的毕业生渴望加入到这个行业。
这个职业为何有这样的吸引力?看看国外同行怎么看待记者这个职业的吧。据悉,《时代》周刊驻华记者汉娜·比奇在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说,“在美国,职业记者常常比较理想主义他们的目标就是寻求真相。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可以为穷苦人说话。这个职业吸引人还在于它可以让人到处走动,和不同的人交流,增长见识。”
另一位美国著名日报的驻华记者说,他选择这个行业主要是看重了它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新闻的社会价值是深入人心的信念,我相信自由言论能促进政府、大的商业集团以及其他有权势的人物更加有责任感。”
不可否认,记者职业的这些特质,也同样吸引着国内的记者,中国媒体界的活跃,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些怀有新闻热情的人在推动。
现在各行各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我们期待,新闻环境将越来越宽松,记者的职业状态、生存状态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媒体改革的大背景下,记者这一行业正经受着转型的阵痛,我们相信,只有那些坚守职业信念的人会成为最后的快乐者。”
记者节,快乐!
张蜀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记者形象。
而如今,“我是记者!”简单的几个字,却蕴涵着更深刻的涵义。
“我是记者!我在现场!”是的,只要有新闻发生的地方,就可以看见记者忙碌的身影。
比如,伊拉克战争开始以后,本来已经离开巴格达的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组,决定重返巴格达,冒着生命危险,把真实的战争场面送到中国观众的面前,他们用镜头实践着“战地记者”的职责:为观众再现第一手的战争场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画面;神舟六号飞天的报道,《南方日报》几乎是全国最快报道的媒体,而我们的记者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新闻,不顾种种艰难险阻,哪怕是蹲羊圈也要等到拍到珍贵图片的一刻;2003年,SARS的突然袭击爆发,人们还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人民还沉浸在无形地恐惧中地时候,还是记者和医务人员一起进入第一现场,把实情告诉读者;2006年,广东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冲击,老百姓要撤,我们的记者却冲在最前面,还有记者亲身经历特殊人群的安全转移......
这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的记者、得到人们公认的记者、取得成功、有成就感的记者。
“我是记者,我也有压力!”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媒体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常年奔波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很多媒体从业人员感到很身心疲惫。。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国内记者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大约57%的记者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只有5%的记者能够轻松应付。
迫于同行的竞争压力,很多媒体出现“卧底记者”“暗访记者”,纷纷推出“卧底新闻”“暗访新闻”来吸引读者眼球。因为他们要曝光的是一些社会阴暗面,在采访的时候,存在着生命危险。
据有关资料显示,记者职业的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察。近几年,记者受到各种威胁的报道越来越多,不少地方都出现记者在暗访或者调查时被殴打的事情;据报道,南京一些媒体的记者到江苏省教育厅要求采访一个会议,却遭到保安驱赶和殴打,在这种“公对公”的采访中,记者都会被打,说明记者这个职业目前的确已成为一个危险性很高的职业。
记者这个职业,也加入到弱势群体的行业,受到人们的同情。
当然,社会的发展,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使得各行各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腐败。记者行业也不例外。
多家媒体都报道了:“2002年6月,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负责人和金矿矿主为隐瞒真相,分别对采访事故的一些记者送了现金和金元宝,其中,包括新华社记者在内的11名记者被收买。”最近还有报道,国内某个地方的某一些记者为了拿到高的稿酬,不惜运用文学创作手法杜撰故事情节,损害当事人的形象。
事情暴露之后,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受到人们的怀疑,没有职业道德记者受到人们的鄙视。
所以,“记者”,这个称号包涵的意思又十分的复杂。
尽管如此,也有些媒体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依然做得很出色。他们真实地记录历史的变动,从而对现实社会进步有所帮助 。
尽管如此,记者这个职业,很辛苦,费力不讨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压力和阻力,但是,每一年,都还有很多的年轻的毕业生渴望加入到这个行业。
这个职业为何有这样的吸引力?看看国外同行怎么看待记者这个职业的吧。据悉,《时代》周刊驻华记者汉娜·比奇在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说,“在美国,职业记者常常比较理想主义他们的目标就是寻求真相。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可以为穷苦人说话。这个职业吸引人还在于它可以让人到处走动,和不同的人交流,增长见识。”
另一位美国著名日报的驻华记者说,他选择这个行业主要是看重了它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新闻的社会价值是深入人心的信念,我相信自由言论能促进政府、大的商业集团以及其他有权势的人物更加有责任感。”
不可否认,记者职业的这些特质,也同样吸引着国内的记者,中国媒体界的活跃,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些怀有新闻热情的人在推动。
现在各行各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我们期待,新闻环境将越来越宽松,记者的职业状态、生存状态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媒体改革的大背景下,记者这一行业正经受着转型的阵痛,我们相信,只有那些坚守职业信念的人会成为最后的快乐者。”
记者节,快乐!
前一篇:现在流行露股沟。。。
后一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