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研讨会之王奎山:小小说里的小人物和大文章——《红绣鞋》赏析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小小说里的小人物和大文章
——王奎山小小说《红绣鞋》赏析
(荣获全国第五届小小说研讨会征文一等奖)
文/杨列宝
第一次读王奎山老师的作品时,就被他那平民化的语言艺术魅力所折服。
今天再读王老师的许多作品,更让我受益匪浅,钦佩不已。因为在通过细致的研究和赏析了他的许多作品后,我发现王老师很擅长于在小小说的艺术形式里,写出普通人酸甜苦辣的命运,挖掘出了这些让人荡气回肠,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所包涵着的丰富哲理和人性美德。尤其是《红绣鞋》,在平铺直叙,简洁细致的叙述和对话中,暗藏伏笔,委婉道来,直到结尾才让我有种惊叹不已,意犹未尽的感觉。
杨晓敏老师曾经说过:“小小说是平民艺术”。那么,要我说的话,王奎山老师就是平民小小说的典型代表之一。看他的文章,让我感觉他就好像是一位农村的老教师在不动声色地讲“小人物”的故事,又好像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在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因为,王老师的语言是那样的平民化,小小说的“说功”又是那样的功底深厚,暗藏玄妙。
在我看来,《红绣鞋》这篇小小说就是王奎山老师许多作品里的一篇代表作。因为王老师在这只有一千多字的篇幅里,就从容不迫地安排了女主人公麦苗出嫁前的一切。他通过七婶的早起,首先交代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在“义女”麦苗出嫁的大喜日子里准备避开:“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可七婶“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因为那是七婶的儿子“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由此,王老师便伏笔暗藏,不紧不慢地就用对话的方式往下延伸故事情节。直到七婶“被麦苗连推带拉按到了小靠椅上”,“麦苗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接下来,从麦苗的一声由“婶”到“娘”在称呼上的转变,王老师才开始把情节逐渐推向高潮。由简单的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对话,到他细腻的叙述,一步步便揭开了故事的谜底。先是“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然后“又自言自语地说:‘一个团一千多号人,人家都平安回来了,偏你……’”。从而点出七婶的儿子贵和麦苗之间的关系,以及麦苗为什么不能成为她的儿媳所感到的痛惜和不舍。
读到此处,在外行人看来,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是多么神秘。可经过细细琢磨,却就从中不难看出,只因为七婶和麦苗两个女人的善良及重情重义,才有了故事的核心,才有了让人感动的基础。
写到这里,王老师便笔锋一转,在随后的描述中,他把两个看似柔弱的女人,在他的似乎不经意间,又成功地刻画出了她们的坚强。尤其是对七婶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当她隐隐约约地听到“远处传来了欢快的音乐声”和“欢快的音乐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接着“又响起了一阵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后,她便果断地止了哭,催促“义女”麦苗赶紧回家,以免耽误了她出嫁的良辰吉日。但重情重义的麦苗却“点点头,刚走了两步,又转回来说:‘啥我都给麦叶交待过了,担水、劈柴……”而后七婶又“一把将麦苗推出门外,转身“哐”的一下将大门关上,一时间脑子里一片空白……
当我一口气读到此处,我本以为两个善良女人之间的故事就应该结束了。然而,功底深厚的王老师却在下面还有“画龙点睛之笔”。他似乎对这样的结尾并不满意,于是,他又把七婶踉踉跄跄地走回屋里想给儿子说几句话之后的发现,通过简洁的几句叙述,就巧妙地表达出了主题的深意。
“掀开门帘,七婶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桌子上,贵的遗像面前,是一片耀眼的红。
那是一双新鞋。
那是一双红绣鞋。”
读了一遍又一遍,王奎山老师的这一双《红绣鞋》,始终在我脑子里萦绕。他如此的神来之笔,如此的结尾构思,真让我感动之余又拍案叫绝。这样的人物塑造无疑是王老师的独创性和典型性。
当读完了王奎山老师的《红绣鞋》后,一开始,我还以为他描写的只不过是“小人物”麦苗的命运和行为实在让人同情和赞扬而已。因为她还没来得及嫁给七婶的儿子贵,贵就在前线阵亡了。但经过我反复的阅读和鉴赏后发现,在王老师的深层含义里,他着力渲染的却不只是在这种灾难的打击下麦苗姑娘的那种感人肺腑的善良和孝心这么简单。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了麦苗在用她那颗金子般的爱心和坚强,正在与命运抗争去安排自己的新生活。读完全篇,从王老师在对麦苗的命运描写中,我实实在在感觉到他是在有意地突出年轻女主人公命运中的那种“非时代因素”,并艺术地展示了麦苗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由此可见,王奎山老师的小小说味很浓,浓得让人回味无穷。因为他并不是以华丽的词藻“哗众取宠”,也不以曲折的传奇故事吸引读者。而是他在用他那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在既平凡又普通的生活中发现“小人物”的题材,找到灵感;也是在用他的那颗爱心和那支生花妙笔,写出了这么多打动人心,富有内涵的优秀作品。
因此,王奎山老师的《红绣鞋》,不仅是小小说的精品,也是让我永远学习的佳作。
【王奎山小小说作品研讨会】 获奖名单
| 本帖最后由 箫江 于 2010-4-13 23:28 编辑 综合评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大巧若拙王奎山》 《王奎山小小说的细节美》 《小小说创作的几种心境》 《小小说里的小人物和大文章》 《向生活学习大技巧》 二等奖: 《王奎山作品中的幽默》 《胸罗万象独慧心》4+5+7 《耐人咀嚼的意味》5+8+5 《在田野上到处游荡》4+7+8 《蚂蚁小说中的哲辩思维》6++6 《"憨宝"的憨》 《草芳花艳路弯弯——王奎山先生小小说〈相亲〉赏析》9+6+ 三等奖: 《血肉丰满真实可信》7++9 《咂咂更有味道的小小说——读王奎山小小说有感》13+11 《乡土小小说领军人物的人品与人品》16++10 《王奎山有两只袋子》 《学习王奎山小说》 《轻轻刺痛人性作品》 《朴实的语言 《淡泊的心态》 《读王奎山应聘有感》 优秀奖: 《王奎山小说中的女性》 《看电影》:看人性的美好与丑陋 《捉鱼究竟捉了谁》 《一个草根的涅磐》 再叙《别情》 《贵在享受》 《简单故事的背后》 《质朴丰满话家常;真实生动耐思量》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土壤》 《王奎山小小说的文学意味》 说明: 一, 本次研讨会征得王奎山老师同意,只评“研讨作品”的文章,写作家印象的作品没有评奖。但王老师仍会赠与作品集。 二,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次评奖采用“无记名”评奖,即,评委们看到的参赛作品,只有作品,没有作者名。 三, 最终的获奖名单(即综合评奖名单),是综合三位评委的评奖意见产生的。遵循以下原则:两位评委同时推荐的靠前,评委评的等级不同的,以等级高的为准。若难分伯仲,以作品分别在三位评委的排名中的位数相加,得数小的排前面。如《在田野上到处游荡》在三位评委的排名中分别是第四位.第七位.第八位,4+7+8=19,而《耐人咀嚼的意味》是:5+8+5=18,于是, 《耐人咀嚼的意味》排前面。 个人认为排名只是个程序。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评委们的点评。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