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界的问题就是玩出来的。一段时间能玩一些效果出来,好像挺新颖,再玩就玩死了。且不说歌词脏乱差这个问题 ,我们还是要作一个切割, 比如说摇滚和现在的流行歌曲要分开。在我印象中,摇滚谈不到歌词好和不好的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比如说崔健现在刚做出来一个东西,我的确是他比较忠实的一个听众,一直听过来,一直等待,最后还是去买了他的碟。我老婆跟我说不要去买 ,后来还是买了。听完了以后,我不能一言以蔽之,说好还是不好 。没办法评他好还是不好, 是因为他比较坚持 ,但是我觉得这个碟的确是比较空洞。为什么?他难以为继了。他再没有有力的立场坚持他的批判。
崔健没有还是从文化立场上反文化,路走不通。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像崔健最早是以反讽为主要手段,他现在实际上已经被解构了,到现在他沉默了那么长时间 ,基本上是无言以对了。还要再出击,实际上只能是撤退了,连原有的批判力度都丧失了。本来他的对象是比较庞大的,现在他的歌词写的对象 ,比起过去实际上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我发觉,你文化上的反抗,到了一个程度,也许很早就到了一个高度,现在要继续, 如果没有另外一个比文化更有力的价值糸统,比如宗教信仰,你就很困难。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文化有一个巨大的消解机制,你马上就被他吃掉了。所以,摇滚的问题不是歌词水准的问题,是文化深层的问题。
再谈流行歌曲。比如说 ,周杰伦的一首歌 ,前面几句好像音是“怎么该
流行歌曲作为主流价值,应该以人类积极的价值向度为主,而不是播散无意义或下流虚无的体验。西方的主流价值基本上还是以一种正面价值做主导 。比如在好莱坞的电影里很少出现裸体和性, 但是欧洲的新电影里反而赤祼地表现性,还不打马赛克。所以主流文化里基本有一个主流价值。在我们的社会中却不是这样,我们的流行歌曲完全是被不重要的价值引导,如商业的取向和制作。这个问题实际上没什么好讨论的 ,商业的问题用商业的方法来解决。现在关键是写词的人怎么样,你是不是把它当艺术?歌曲再商业也无法跟一双鞋一样,它是心灵的表达。你内心没有感动,就失去美感和想象力,旋律就产生不了优美性。歌词也提示一种无意义的口语性,像是话语泡沫。这个口语性与圣经式的具有伟大感动力量的口语性无法相比,前者是肤浅的嘟囔,后者是深度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