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惊见对门门口放着一大束枯萎的红玫瑰。当时的生理反应是像被什么东西震了一下,身体不由往后一倾。然后定睛仔细看了看,好大一捧,凭我的数学功底,目测不出有多少。虽然已经枯了,虽然那红色已经败到像我小时候画国画没画好,红颜料黑墨水掺在一起,但依然很夺目,特别夺我这种爱花俗人之目。对门是新搬来的小俩口,想必这花是情人节的残物,呵呵,虽然是隔了两道门的甜蜜,好像我也感受到了。
刚才浏览新闻,说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国队只得到一枚银牌。不是有四个人进决赛了吗?不是说强大无比吗?又是这样!看奥运会的时候每天有多少这样的扼腕叹息啊!中国运动员时常一到大赛就掉链子,一场运动会,每天报道的关键词除了“冷门”还是“冷门”。没办法,压力太大,这也就是举国体制的最大弊端。还是一句话,人太多啊!想想他们也挺可怜的,大好青春,练出来了还罢,练不出来就可怜了。而且像举重这样的运动,就算在奥运会上得了块金牌,过个一年半载,忘也就忘了,不像什么璇美人,郭美人,还能拍个广告嫁个富豪啥的。所以当初罗叔叔坚决反对我们家有史以来最有运动细胞的璨头儿走上运动员的道路。
我以前是从来不看冰上运动的,直到陈露的出现吧。那天在湖南台《背后的故事》看到了陈露的专访。就是小女人的幸福,新婚老公是俄罗斯以前的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小伙子帅气害羞,在台上还一直和陈露十指紧扣。98年冬奥会的时候,非常偶然看了那场女子花样滑冰的决赛,陈露一曲《化蝶》,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项运动它可以完全抛开“竞技”,只是让你觉得美,美到如入画境,曲终之时,我竟然泪流满面。这感觉可以用一个通感:在我进入九寨沟,第一眼看到海子的水时,那种美的感觉,如出一辙,也是泪流满面。她在冰上翩然起舞,我已经觉得她没有再去思考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我也没有想像她要带来一个多么高难度的跳跃,只是觉得她和那曲子,完全融在一起。音乐和她的动作带来的都只是一种静谧的感觉,呼吸太重仿佛都是种打扰。不过那场比赛,她不是冠军,好像只得了个铜牌,冠军是关颖珊吧。的确,关颖珊比她美丽,比她流畅,比她轻盈,那是技术上的胜利,陈露在我,是精神上的胜利,不是阿Q,看比赛,我也是个非常看重金牌的人,那才有快感。但是陈露的一曲,是永远磨灭不掉的一种美,真的可以让人忽略金牌的美。
我常常被很多事感动着,有的事小到会让人发笑,我还是有可能会感动,会哭。生活越来越现实,逼得每个人也越来越现实,但是却不能让自己太过麻木,看不见美。身边没有了风景,我们没有了停驻的眼光,每张脸也就更加像一个面具了。
可是蒙顶山上那个算命神准的和尚说,我就是太容易被感动了,这是我的死穴……
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