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需要行动支撑
初看到这条新闻,真是无语之极。开学前,香港一名53岁绝望的李姓父亲站在闹市区天桥上寻死。为此,消防队在桥下铺起了救生气垫,警方还出动了谈判专家,一时引得交通大乱。而这位父亲寻死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12岁的儿子未能进入喜欢的中学。
其实,这位父亲的儿子在校成绩优秀,只是未能获派至香港的传统名校英皇书院。李姓父亲因为无法接受儿子就读普通中学,于是爬上天桥演出这场自杀闹剧。
读完这条消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不知李姓父亲的儿子以后怎样才能坦然面对父亲。虽然现在社会文明进步了许多,但若要彻底杜绝株连的影响,恐怕还是要假以时日。那么,儿子以后又该如何面对各种猜疑的眼神?最最要命的是,以后,这位父亲又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儿子进行家庭教育呢?当然,这样的尴尬局面最终只能翻过去,假装没有发生。然而,父子俩内心深处的一页,真的能翻过去吗?
中国父母,只要其个性不是特立独行的,鲜有不望子成龙的。不过,对于大多数望子成龙者,可能也只是望望而已,一旦发现孩子不是那块料,也就罢了。尤其非高学历家长,面对孩子,他们多半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孩子能读书,自己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把他供出来。可要是孩子不想学,自己也不会强求。
这是豁达还是不负责任,答案肯定见仁见智。
在我们周遭,李姓父亲绝对不是孤独侠,他应该不乏同行者。只不过他的同行者比较含蓄,所以,才没有发生类似的极端行为。
我的一个朋友,心心念念地希望女儿大学能考上她的母校。女儿高中时,她也多次放出狠话,考不上第二年必须再考。但是,女儿真的没考上时,她还是爽快地认了。像这样平时对孩子管得很紧,也期待很高,但说到底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还是占了大多数吧。这样的父母不见得熟稔见好就收的技巧,又或许,也不具备良好的幽默气质,可是我相信,他们的骨子里绝对深藏着真正豁达的基因,所以,一旦面对无法前进的悬崖时,他们深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秘诀。
我是比较喜欢“心灵鸡汤”一类的东西的。尽管有人说,这类东西会麻痹人的思维,使人陷入虚幻的盛世繁华假象,并且,让人变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可是我并不介意。简单又有什么不好?这个世界之所以让我们迷恋和孜孜不倦,不正是简单的魔力和魅力吗?要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繁复且深不可测的世界,我们的内心还能存有多少的希望呢?
所以,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养育孩子,让父母像父母,让孩子像孩子,然后,不急不躁地跟着四季的脚步,秋赏明月冬赏雪,细细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