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爱,陪孩子再出发

(2011-06-20 14:43:25)
标签: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沟通技巧

教育

育儿

分类: 家教随笔

让爱,陪孩子再出发


    这篇文章注定不轻松。
    一个记者采访著名文学翻译家冯亦代先生,问:你能用几句话总结自己的一生吗?冯先生说,用一个字就可够了——难。说完怆然泪下。
    冯先生这样的大家,对人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如此沉重的感慨,何况芸芸众生?
    我相信,每年的六月,对于中国许多个家庭而言,都是一段不容易度过的日子——因为中高考,因为焦虑孩子的前途,父母也因此备受心灵的煎熬。
    朋友在高考结束当晚就打电话给我,说,儿子刚刚对完答案,数学算是彻底考砸了,英语也不行。看来连最普通的大学也没指望了。孩子爸爸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喝得酩酊大醉,现在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儿子则长时间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发呆。怎么办?她问。
    朋友声音低沉、小心翼翼,显然躲在家中某个地方给我打电话。
    大妹的孩子也是高考生,因此,我对朋友的焦虑感同身受。
    我问自己:倘若是我,身处这一艰难时刻,我会怎么办?我想,唯有“接受”和“面对”,别无其他选择,否则生活就无法继续。
    人生最大的痛苦应该是,面对纷繁的世界,自己无能为力,或者不能有所作为。倘若我们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无论我们面对多么糟糕的境遇,最终,我们依然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所以,父母此时的智慧和态度便尤为重要。而此时,也是检验父母之爱有多深有多真的关键时刻。
    有些父母,平时对孩子非常严厉,甚至苛刻。但如果孩子真的遭遇失败和打击了,他们反倒前嫌尽弃,极力用一颗包容的心,努力帮助孩子尽快走出阴霾,重新树立目标。而另一些父母,平时对孩子极力宽容、大度,然而,一旦面对孩子的失败或错误时,则无法接受,从此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我想,后一种态度实在要不得,否则,父母很可能会沦为让孩子一蹶不振的帮凶。
    有人说,世界上最敏感的东西是孩子的心,父母再怎么谨小细微,其态度都能被孩子捕捉到。这就是说,父母总是在影响孩子,不是以负面的态度,就是以积极的态度。
    许多年前采访时,一位父亲跟我讲他的高考故事,说,他之所以高考失败后马上选择出来打工,就是受不了父亲嘲弄的目光。“假如父亲当年能仁慈一些,哪怕安慰我一两句,我也不会放弃得那么快。”
    父母之爱之所以令世人动容,就在于父母之爱的无私。家也如此,对于孩子,许多时候,家就是让自己疗伤的地方,而父母就是疗伤师。如果父母只愿意坐享孩子的成功与荣耀,这样的家,注定不会让孩子眷念。
    因为我是长女,从小母亲就对我特别严格,稍有不对,甚至体罚,我也因此一直怀疑母亲的爱。直到那一天,我灰头土脸地领着幼小的女儿站在母亲面前时,母亲只说了9个字:“妈明白。妈也是女人啊!”那是我一生听到的最温暖的一句话,那一刻,我不再怀疑母亲的爱。
    可能父母会辩解说,自己并没有责怪孩子一句啊。
    可是,责怪只是语言表达的不满吗?不,责怪的方式有许多,你的情绪——唉声叹气;你的态度——不冷不热;你的失望———沉默寡言;甚至如上面那位父亲,什么也不做,只是把自己喝得烂醉如泥,这,难道不是另一种责备吗?
    家长一定糊涂了:“难不成,他考砸了,我还要额外嘉奖?”
不要额外嘉奖,而要额外体恤,额外鼓励。我总认为,即便再混蛋的孩子,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有一天,自己能让父母骄傲。这是人性所致。
    那么,无论情况怎样糟糕,请振作起来吧,与其沮丧,不如亲子一起面对。再说,中高考并非人生的全部。在漫长的人生里,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即便暂时从这个驿站迷失,只要有你的爱相伴,孩子就会有勇气再次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