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7版 人物故事
爱孩子,就跟他一起读书吧
——儿童阅读推广人、后海小学校长袁晓峰谈亲子阅读
本报记者 杜梅
后海小学是我看到过的全深圳,甚至是全中国最美小学——整个校园就是一座散发着书香的童话世界,从“童话屋”、“快乐书廊”
、“走廊书架”、“童心童语话阅读阶梯”,到“快乐书吧——英语阅览室”“ 梦想中心——科学阅览室”、
“探究中心——数学阅览室”、“快乐书林——多媒体功能厅”,再到“荐书廊”、“涂鸦墙”,以及“仿生态阅览室”、绘本花园,无不充满了童趣、诗意和想象。
校长袁晓峰女士,特别喜欢史翠克兰·吉利兰的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在袁晓峰看来,最美的妈妈就是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最幸福的孩子,就是拥有一位愿意每天读书给她听的妈妈。而最好的校长,就是让孩子有机会亲近到所有值得亲近的好书。为此,她竭尽全力地“打造”这座美轮美奂的书香校园,同时,还不余遗力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她说:“父母也是需要成长的,父母会因为亲子阅读而更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更知道孩子的需要,更尊重孩子的感受,从而变得更加智慧。同时,亲子阅读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亲子阅读的这些愉快经验,还会延伸到孩子未来的成长阶段,让孩子终身受益。”
爱他,就要在他的生命里播下阅读的种子
袁晓峰认为,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阅读是极大丰富和延长我们生命独特体验的生活,放飞美好理想的生活;阅读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强壮我们的精神,是一种健康成长的力量;阅读是一种建设,是推动我们家庭和谐快乐的有力而持久的建设,是一种幸福人生的建设。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尽快把书摆在他的面前吧,就尽快在他的生命里播散热爱阅读的种子吧。
那么,亲子阅读究竟是什么呢?袁晓峰说,亲子阅读就是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读书,是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是家长陪自己的孩子读书。
在袁晓峰的记忆深处,《花婆婆》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温暖而美丽的书——一个小女孩,和爷爷生活在海边的房子里。爷爷经常给她讲自己在很远的地方旅行时看到的事情。小女孩对爷爷说,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的房子里。爷爷笑着说,非常好。但你不要忘了,人生还有第三件事,那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小女孩答应了爷爷。长大工作后,女孩首先开始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一次旅行时,从骆驼背上摔了下来,摔伤了背。退休后,她来到海边住了下来。可是她始终记着爷爷的第三件事还没做,那就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一次,她的背伤发作了,她躺在床上眺望窗外,发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鲁冰花开得非常好看,她立刻邮购了许多鲁冰花的种子,然后漫山遍野地播撒种子。春天来临时,她居住的小镇漫山遍野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鲁冰花。就这样,她尽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了。
袁晓峰感慨道:“‘花婆婆’的美丽人生缘于爷爷的播种,孩子童年时期待的东西,往往决定了他一生的追寻。‘我想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住在海边的房子里’,象征着生活的安宁富足;‘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崇高。这三件事,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人生期许。”
因此,袁晓峰充满感情地呼吁:“家长们,赶快把热爱阅读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童年里吧。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成长精神和启迪智慧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也是让快乐持续最长久的一种高尚的休闲方式。因为,在书香中浸润大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会长久地以读书为乐。在我们学校,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学习能力就越强。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同时,喜欢读书的孩子,也会更热爱生活,更有爱心,更有发展前途。”
爱他,就要和他亲子共读
虽然读书能让我们插上翅膀,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但是,每个孩子的初始条件并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为此,袁晓峰给出了三大亲子阅读理由:
首先,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孩子初始条件的不足,孩子能在书本里穿越时空去经历多姿多彩的生活,去游历美丽神奇的地方,去结识各式各样的人物,去见识各种各样的事情。而父母跟孩子共读的过程,父母和孩子不但拥有了共同的快乐时光,而且也拥有了共同的丰富的阅历和共同的话题。
其次,父母和孩子共同沉浸在美好的阅读享受中,可以自由自在地做梦,可以漫无边际地畅想彼此的梦想。陪孩子做梦,不仅孩子的人生更加光彩,父母的后半生也一定更加光彩。因为,追梦的过程很美很浪漫。如果追到了,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如果没追到,追梦的过程也是那么的浪漫和难忘,那么的让生命不遗憾。
最后,在父母为孩子读书时或父母与孩子共同读书的过程中,还会收获一份浓浓的亲情,一份可以给孩子一生带来美好回忆的爱的时刻,一份触及孩子心灵深处的与家人的信赖与温暖的情感连接。
许多人对亲子阅读有一种误会,以为就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通过讲故事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实际上,亲子阅读除了这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亲子间感情的交流,发展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在爱的世界里健康地成长。因为,亲子阅读时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这是妈妈(爸爸)在和我一起读书,他们很爱我。这种感觉比起孩子自己阅读,有着天壤之别。
袁晓峰说,在13岁前,孩子的听力理解水平远远高于眼睛阅读的理解水平,相比较阅读,他更容易理解一些被大声说出念出的语句和概念。另外,书里的故事,无疑都是一个个社会的缩影,亲子阅读能够十分有效地代替你对孩子社会化的罗嗦的教导,使孩子在阅读中欣悦地从认知层面完成社会化过程。
“儿童的心智是在不断摇摆中成长的。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唯有孩子成长不能等。所以,为人父母千万不要抱怨因为忙而抽不出时间陪孩子读书。亲子阅读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每天只要10-15分钟,你就可以不急不慢地守护孩子的成长,你就可以从容地用阅读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爱他,就要让他在阅读中体验温暖和快乐
袁晓峰说,很多礼物只能满足孩子一时的需要,让孩子高兴一阵子。只有书,只有阅读,才能滋养孩子一生,才能够让快乐充满孩子的一生。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书,与书做一辈子的朋友呢?
让书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袁晓峰说,一些父母,喜欢在孩子读书时提各种要求,比如通过读书提高考试分数。她认为,阅读是学习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最普遍的方式,爱阅读的孩子可能不是分数考得最高的,但一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在孩子阅读时,要尽量让孩子得到绝对的好感。亲子共读时,爸爸妈妈要高兴,不要管孩子这个时候是歪着还是倒着。如果孩子在读书,他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父母最好不要打扰。
有些父母在孩子读了书后,要求孩子马上说出点什么。但是,与其让孩子单方面说,不如你与孩子分享点什么。因为,分享是互相的,是享受,是不判断定性做评价,是不把讨论变成测验,是没有压力的交流。
在亲子阅读中,一些父母很喜欢问孩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袁晓峰认为,这样的读书多两次,孩子就不愿和你读了。她说,所以,读书就是读书,讲故事就是讲故事。父母千万不要把本该轻松愉快的事情变得沉重而难受,更不要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直接的小功利的做法,也不要用读书来灌输说教。在她看来,父母为孩子读书,是亲子间爱和智慧的交流碰撞,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人生的心灵体验,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袁晓峰说,还有些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和阅读的能力非常羡慕,于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较。其实,每个孩子的步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比照别人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至少会带来三个问题:首先,扼杀你的孩子天性中那些特别的地方,那些地方正是你孩子的长处。其次,摧毁你的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最后,让亲子阅读变得不舒服。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既然不舒服了,孩子也就会疏远阅读了。正确的方法是:只跟自己比较,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虽然眼前可能只是一小步,但相对人生而言,就是一大步。
小贴士
如何让孩子变成小书虫?
一、亲密接触
尽早让孩子与书零距离亲密接触,将书放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经常经过的地方,枕头旁,沙发旁,电视机旁,餐厅、阳台,厕所。记住,摆放书的时候,不能让所有的书都相互挤着,只露出一个书背。要让孩子时刻看到书的脸,也就是封面,由此吸引他的注意力。
二、激发兴趣
1、做游戏——比如,阅读动物书前,模仿动物的声音。在读一本新书前,让孩子看过封面和封底后,猜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由远及近的闲聊——可以在正式阅读前,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聊到与将要读的书的相关资讯上。
3、聊读过的书——比如,在读一本讲恐龙的书前,父母可和孩子一起聊曾经读过的写恐龙的各种书。
4、举行特定的仪式——举行仪式,是给阅读加冕,是对阅读的唤醒,是启动快乐的阅读心情。每个家庭可制定自己的特定形式。比如,可以把小孩子很郑重地抱在怀里,大些的孩子可以依偎在你的身边,再大些的孩子,你可以和他击掌,然后会心地一起说:开始读书啰!
三、保持兴趣
1、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的书——读儿歌、诗歌,一定要读出节奏感;读绘本时,尽量发挥想象力,根据图画讲出自己的故事;读文字书,那就让他安安静静地读好了。
2、以对话的方式再读—引导孩子思考和发问,鼓励孩子在书中寻找问题答案。
3、“缠着”孩子讲书中的故事——家长示弱能增强孩子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让孩子得到一种满足,孩子会因此更加热爱阅读,有信心成为阅读高手。
4、聊书——可以直接聊书,也可以聊自己的经历,话题是随意的,结论是开放的,没有正确与否。
四、阅读拓展
1、演故事——用表演来演绎读过的故事。
2、玩书——有的书本身就可以玩,比如《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纸制手电筒,在书中去做真实而神奇的探索。玩语言,造句、成语接龙等。玩绘画,绘出自己心目中想象中的故事场景等。玩手工,动手制作各种“魔法书”、蛋糕书、废物书和纸袋书等。
3、延伸阅读——最常用的有基于作者、基于主题或相关事件的延伸阅读。
4、分享阅读——引导孩子阅读后,做一份推荐卡送给班级,与同学分享读书的快乐。举行家庭书香派对。开展主题读书会。
(摘自袁晓峰《为爱出发:亲子阅读开步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