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周刊 11月9日7版
人物故事
阳光妈妈马亚丽:“好妈妈从不抱怨”
本报记者 杜梅
马亚丽,有两个职务,正职是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安全管理,副职是心理老师。大概太熟了,从没想到要采访她,直到有次我们聊天,她不经意地说:我挺感谢我的工作,从中,我收获到许多东西。它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做好母亲。又说:额外承担的心理老师一职,对我而言是福利待遇。
我听了特别感动。我也是个努力从工作中寻找乐趣的人,所以,她的话,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而马亚丽的故事也在我的脑海里鲜活起来——
挫折让人成长
马亚丽一直认为自己很幸运,从小到大,从读书到工作,再到结婚生孩子,几乎没有遭遇过挫折。加上一直做团委工作,长期跟年轻人打交道,所以性格比较单纯、阳光和快乐。
直到那年,在经历了人生中罕有的29个小时的生死煎熬后,马亚丽对生命重新有了思考,从那时起,她觉得自己的心灵也厚重了许多。
那是2009年的6月,学校员工进行每年例行的体检。体检报告出来后,马亚丽和另外一个老师被通知次日去医院复查。拿到通知后,马亚丽的心立刻变得沉重起来,因为自己需要复查的是一项筛选鼻咽癌的指标。
从接到复查的通知,到出复查结果,整整29个小时,马亚丽饱受了此生最残酷的煎熬。时至今日,她仍无限感慨:“只有亲生经历,你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打击。”
尽管复检结果让马亚丽破涕为笑,但她还是感觉好像从鬼门关走了一趟。那天,当她从医院回到家,看到年幼女儿灿烂的笑脸,想到自己还能看着她慢慢长大,她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
但是,只有她知道,自己不再是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妈妈了。
其实,早在2008年11月,马亚丽就已经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飞跃:由于年龄的原因,不适合继续担任团委书记的马亚丽,被学校重新安排,担任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马亚丽的内心痛苦地挣扎着,客观上,她不愿接受这份工作,主观上,却又无法拒绝。
中年换岗,无疑是再就业一次。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说服自己,从头再来呢?
果然,这份全新的工作,后来真的让马亚丽付出了许多努力。
马亚丽是个理想主义者,这让她在面对困难时,多了一份乐观。她对自己说,我们习惯畏惧未知的事物,因为未知事物容易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新工作就是未知事物,它让自己感到能力有限,你看到更多的是问题和困难。即便你历尽辛苦,也可能事倍功半。而熟悉的工作,一切皆在自己的掌控中,一切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可收放自如,可事半功倍。但,要是我不去想太多,先做起来,再慢慢改进,会怎么样呢?这样想着,便努力克制自己,尽量少想多做,然后不停地在工作中调整自己。
就这样,马亚丽完成了一次心理上的涅槃。
而奇迹也随之出现:心态调整过来后,无从下手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如同之前的团委工作一样,变得顺畅、有序。
2008年和2009年的两段人生插曲,让马亚丽深深地体会到:“当面对挑战时,不要轻易妥协;当遭遇挫折时,不要轻易灰心。”对此,马亚丽深深感慨:挫折让人成长。
家有好孩子
马亚丽是个阳光女人,开朗,认真,通情达理,但有时候也很性急。好在好脾气的先生很宽容,有爱心,非常好相处。在马亚丽遇到不开心事时,先生甚至会悄悄地给她的好友打电话,请好友来宽慰她。而女儿更是一件贴心的小棉袄,不仅善解人意,还非常冷静。有时,自己急得不得了,可是一看到家中那一老一小不急不慢的样子,自己也就松弛了下来。
说起女儿王心宇,马亚丽总是难掩骄傲,“孩子太好了!”“作为妈妈,我太有福气了!”
每个妈妈都深爱自己的宝贝,但马亚丽的爱中,还充满了感恩。她说,女儿情绪稳定,学习习惯好,成绩也不错。平时很喜欢与人沟通,做事专注,有时成熟得会令马亚丽自愧不如。她说,“女儿时常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我这个妈妈,教育着我这个妈妈。”
马亚丽说:一次,舞蹈队要去香港表演,直到要演出的前几天,她才想起给女儿办理香港通行证。结果,快要出发了,通行证还没有办下来。
女儿为了这次演出,辛辛苦苦训练了很久,要是去不成该有多失望啊!马亚丽急得自责起来,可是女儿却沉着和善解人意地安慰妈妈:“妈妈,你不用太着急哦!我没事的!”
去年暑假,学校舞蹈队要去法国和西班牙访问演出,为此,女儿和舞蹈队的同学,牺牲了一系列的假期: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以及每一个双休日。当听到或看到班上同学跟着父母出外郊游时,女儿也很羡慕,但是,却没有流露半点放弃训练的念头,总是准时参加每一次训练。
后来,女儿在作文《得与失》里这样写道:有时候,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必须要失去一些东西。这就是追求的代价。
马亚丽看了,很感动,那时,女儿不过8岁。
此外,女儿还会像一个资深的小心理老师一样,时常把自己读过的好故事、好书推荐给妈妈,叮嘱妈妈一定要推荐给她的学生看,因为有用。
最近,女儿向妈妈推荐了《哆基朴的故事》。哆基朴实际上就是一坨狗大便,可是在它脚下,居然开出了一朵非常美丽的花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哪怕是一坨大便!”女儿很认真地告诉妈妈。
“能拥有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孩子,是多大的福气啊!”女儿的自律、乐观、毅力和阳光心态,让马亚丽感到由衷的欣慰。而每当听到有人抱怨养育孩子的艰辛时,她感到不能理解。在她看来,养育孩子其实就和工作一样,是一种福利待遇,是人生最好的享受。
好环境造就好孩子
好孩子并非天生而成。马亚丽和先生为了把女儿培养成健康快乐的好孩子,默默地付出了许多。
比如,为了让女儿信任父母,无论女儿跟他们说什么,他们总是非常专注地倾听。马亚丽说,倾听孩子说话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听孩子说话,孩子慢慢就不再听你说话。当然,怎么听也很重要,听完了,父母要有反馈。如果是问题,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是好事,就要及时鼓励孩子,分享孩子的喜悦。
马亚丽提醒父母:越是孩子不善于说,父母越要主动地询问。马亚丽搬起手指:比如,你可以问孩子,今天学校是否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你有没有遇到不开心的事?你的好朋友怎么样啊?问的时候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好能表现出专业狗仔队那样的热情,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事,特别好奇,好想加入到他们的圈子。
马亚丽说,有时接女儿放学,女儿说着说着,甚至会在大马路上给她模仿同学的搞笑动作,而马亚丽为了配合女儿的汇报演出,也会学着女儿的样子,做出一些动作。每当这时,母女俩就会开心得哈哈大笑。
在学习上,马亚丽也有自己的认识。同样是写字,别的妈妈希望孩子写得越多越好,她却对女儿说:写一个好字,胜过写100个差字。
有一次,女儿回来告诉她:班上某某,写字姿势不对,可写出来的字也很漂亮。马亚丽明白女儿是有所指,于是告诉女儿:“真正的书法家,不仅字写得好,气质也会很高雅。你能接受一个这样写字的书法家吗?”说完,做了一个懒洋洋趴在桌上写字的动作。女儿一下就给逗笑了,同时,也明白妈妈说的道理。
像许多孩子一样,马亚丽的女儿也学习钢琴。但是,时间长了,女儿也会感到厌倦。但是,他们从不呵斥女儿,而是更耐心地鼓励女儿,甚至会在女儿弹琴时,翩翩起舞。每当这时,女儿弹琴的积极性和激情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于是,一直弹,一直弹,直到爸爸妈妈承认累坏了为止。
作为心理老师,马亚丽非常看重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她认为,若要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父母首先必须要有好的教育理念。
比如,如何看待“问题”。“有些孩子的问题不是要急于解决,只是需要承认和面对。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有的是化解,有的是接受,有的是淡化,有的是顺其自然。”她强调说,不是孩子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得到解决,所有的症状都必须要消除,所有的境遇必须要改变。“有所,独自面对和思考的过程同样会让孩子获益匪浅。”而他人的帮助、劝慰、讲道理甚至同情,会加重负担,带来压力,也会加深孩子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孩子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父母应教会孩子成为事情的真正解决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唯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强壮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父母呢?
马亚丽说,好父母从不抱怨。好父母总是接纳自己。好父母也会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好父母还会告诉自己和孩子,无论选择还是被选择,都应感恩。因为,被选择也是被接纳,而你之所以被选择,肯定也是因为你有一定的位置,或一技之长。
说得真好!
那么,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让我们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迎接挑战,共同成长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