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丈夫投保受益人吗?

(2010-09-17 09:19:57)
标签:

丈夫

出轨

夫妻

亲情

托尔斯泰

中国

索菲亚

最后一站

情感

分类: 流年心情


    金陵晚报近日消息:老公意外身亡,“小三”获赔百万。说的是,一个女人悲痛地为意外身亡的丈夫办完丧事后,却发现丈夫在保险公司的保险受益人不是自己,而是“小三”。女人考虑到“小三”并没有孩子,希望能将保险收益人改为自己的女儿。可是,保险公司表示,他们必须尊重死者的意愿,只能将赔偿金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保险受益人。
    我相信,这条消息会在许多家庭夫妻间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信任地震”。继而是妻子们突击检查丈夫保险单的潮水,这股潮水会像当年看完电影《手机》后,突击检查丈夫手机短信一样凶猛。
金陵晚报还透露了记者的一个调查,发现:有六成的已婚人士在填写投保受益人时,不选择配偶。在受益人的顺序上,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其次是父母,第三才是配偶。
    没有孩子,情况是否会得到改变呢?不乐观!因为,即便没有孩子,60%的人,也会选择父母作为受益人。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实际婚姻现状,从中不难发现一些端倪。
    西方人对此与我们完全不同。在配偶、孩子和父母之间,他们首先会考虑配偶的重要性;其次是孩子,最后才是父母。而父母被排在末位,也不会觉得委屈。因为,他们深知,陪孩子走完人生的是他(她)的配偶,并非自己。
    有一句话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似乎我们的先人早就看出婚姻的虚无,因此,无奈地发出如此悲观的声音。
    我的好朋友、诗人刘亚丽说:丈夫是亲人。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过度——爱情慢慢淡去,亲情渐渐浓起。你可以狠心告别一段爱情,但你不会有勇气割舍一份亲情。这或许是美好爱情的最佳归宿。
    最近,单位里不断有准妈妈、准爸爸升职成为正式爹妈。看着他们每日里风风火火地沿着两点一线辛苦穿梭,以及不停地面试保姆、打探各种奶粉和尿布的价格,或者甜蜜地“抱怨”着孩子的哭与闹,我仿佛看到自己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的往昔。而现在,我的内心,终于可以回复平静和轻松。李敖说,对于老人,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灵的平静。然而,我真切地感到,对于“百事皆哀”的中年人,其实,最大的幸福也不外乎是努力保持内心的一份平静。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平静,没有一定的历练和功力很难拥有这份奢侈的心境。谁都知晓,世间事,最难是明知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却又不得不心平气和地面对。想想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但凡需要我们拿出十二万分精神、冷静面对的,哪一件不是极其残酷、丑陋和不堪收拾的残局!
    夫妻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晚年悲剧,一直让世人唏嘘不已。在许多人眼里,托尔斯泰妻子索菲亚似乎是这桩悲剧的始作俑者。因为,在以往我所看到的有限文字里,所有的指责无不指向索菲亚。可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电影《最后一站》比较客观地为我们再现了大师最后的生活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我们看到的不尽是曾经的一边倒。至少,作为女人的我,就非常同情索菲亚。我甚至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入电影里,并试问自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答案是,我也会像索菲亚那样疯狂地跟丈夫托尔斯泰争斗。并且,我相信,每一个妻子都会这么做。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们是母亲!母亲就会本能地为孩子的明天着想。
    我倒是觉得托尔斯泰的行为过于理想化。实际上,作为一个贵族,托尔斯泰在某种时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尽管他看到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和不幸,同情并为他们感到难过。但是,他并不知道,几十年来,为他操持一个大家庭生活的妻子索菲亚其实也很不容易。这种不容易,家庭主妇都不难体会,可是托尔斯泰感觉不到。所以,他任由那些崇拜者、食客整天追随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夫妻间矛盾总是不断。加上托尔斯泰整天和据说是他同性恋的朋友厮守在一起,并且更让索菲亚愤怒的是,这个人还不停地在自己丈夫耳边煽风点火,怂恿丈夫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全部捐出去!这样的事,100个妻子,大概都只会有一个态度: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大家闺秀索菲亚像许多中国小家碧玉妻子那样,不断地跟丈夫上演着经典家庭闹剧:一哭二闹三上吊(真实情况是跳河)。奇怪吗?不奇怪。因为,天下家庭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天下妻子的手段相似,也就不足为奇。
    《最后一站》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对于离家出走,丈夫托尔斯泰并非决绝的,没有一丝犹豫。事实上,他对这个“已无法让他忍受的家庭”是非常留念的。这说明,索菲亚作为妻子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他的心里还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病倒在火车站的托尔斯泰才会在临终前呼唤妻子的名字,想念与自己相濡以沫一生的妻子。而那些阻挠索菲亚看望丈夫的人,最后不得不放弃阻挠。
    这样的结局让人们看到一丝亮光:无论如何,陪伴我们走完一生的枕边人,肯定是我们最放不下的人,哪怕我们曾经有多么巨大的分歧,哪怕爱情不再。
    喜欢这个片子,它不回避真相,由此,我们也不必过于绝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原味的记忆
后一篇:惊喜与感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