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关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中学生的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每5人中就有一人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暴力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是正常家庭孩子的两倍。
据调查,深圳市中小学生“问题家庭”的比例也已接近20%,与全国数据基本吻合。
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尤其是“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那么,“特殊家庭”如何才能改变原有不良的家庭环境,建立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消除孩子心理健康危机?社会又该如何伸出援手帮助“特殊家庭”来挽救这些“问题孩子”呢?
近日,记者就“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家庭和社会如何防治和干预其心理疾病等问题,采访了深圳民盟罗湖区委员、深圳桂园中学学生处主任徐天洪先生。
现状
“特殊家庭”的共性:爱缺失
徐天洪说,“特殊家庭”的“问题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缺失。即便是溺爱娇惯的家庭,也因为父母和家人爱的方式不当,导致孩子缺乏真正的关爱。
男孩小佳,腼腆、聪明,学习成绩中等,父母都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房。初一下学期开始上课走神,经常旷课迟到,不写作业,成绩一路下滑,还迷上了网吧。经了解,老师发现,小佳的父母此时正在闹离婚,家中天天吵闹声不断。小佳忍无可忍,认为网吧是自己唯一可以逃避烦恼的好地方,于是每天流连于此。因为成绩下滑得厉害,加上他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老师只好多次投诉其父母。父母接到投诉后,非打即骂。一次,小佳在挨了父亲的痛打之后,写下自杀遗书离家出走了。惊慌的父母赶紧报警。经过多方帮助,终于三天后找回了小佳。从此,离家出走成了小佳“制服”父母的法宝。
小佳父母只好把他送到育新学校就读。一年后,小佳父母离婚,法院裁定他跟父亲生活。父亲考虑到经济原因和离婚现状,又把他转回原来的学校就读。由于功课跟不上,加之性格自闭,小佳很快重蹈覆辙再次陷入网络生活。还因为在网吧偷电脑主板被送到派出所。父亲只好买了一台电脑,把小佳锁在家里,心想,只要他不出去闹事就好。当老师来家中劝小佳返校时,看到的情况是:一间混乱不堪的房间,一张床,一台电脑,桌前是瘦骨嶙峋、精神恍惚的小佳。
父亲对老师介绍说,小佳玩电脑不分昼夜,经常一天一夜不合眼,甚至可以三四天不吃一顿正常饭。老师劝他回学校,他却回答:你们不用管我,三个月后,我就可以用Q币挣几十万。老师看孩子如此疯疯癫癫,认真地告诉他父亲:孩子病得不轻,最好带他去精神病医生处治疗。无知的父亲却对老师的话非常反感。
小娜生长在一个暴力家庭,5口之家,仅有父亲有工作,且收入一般。生活压力非常大。父亲文化不高,爱喝酒、脾气暴躁,经常因小事对家人发火。小娜虽然是刚上初一,但由于成熟得早,青春反叛期也来得早,于是,一次父亲打了她之后,她就离家出走了三天。后由亲戚找回。但此事没有引起父亲的警觉,第二次打了她后,她又离家出走了一星期。后来在一家黑网吧里找到她。母亲请老师教育小娜,小娜说,她在家得不到温暖,而住网吧挺好,因为那些哥哥姐姐比爸爸妈妈还关心她。老师只好把她父亲请来沟通了解,她父亲却反复说孩子不听话。初二开学,小娜没再上学,据她母亲说,小娜又离家出走一个月了。经警方查找,后从飞仔飞女的黑窝里找到小娜。半年后,当母亲带着小娜来到学校要求上学时,老师看到的是一个染着黄头发、打着耳钉,体态臃肿,一脸无所谓和放任的神情。老师明白,眼前的小娜已不是自己从前那个纯真、无邪的女学生了。但是,让她吃惊的事还在后头,重返校园的小娜很快成了大姐大。以至她的父亲“恨不得把她打死”。小娜听了不以为然,道:如果父亲再敢打她,最好把她打死,不然,她就找人打死他!
徐天洪先生分析说:以上实例说明,离婚重组家庭、暴力家庭、家长漠视、过分期待等都会对未成年人尤其是13-16岁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愤怒、退缩、对立违抗等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开导和宣泄,就会从心理亚健康发展成心理疾病,并做出极端反应,如:自残、自杀、暴力伤害,上网成瘾,放任堕落,早恋吸毒等。徐天洪因此强调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期待
全社会都来关爱“特殊家庭”孩子
有着近30年教龄的徐天洪认为:父母言行以及家庭环境、氛围都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疾患基本上都与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经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家庭心理干预最为必要和重要,而社会作用对家庭心理干预越来越重要。
徐天洪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和健康思想的交流是心理疾患的良药,因此他建议,深圳应当在社区尽早成立家庭心理干预调解机制或工作室,这样,当本社区“问题家庭”发生矛盾时,就可以担当调解工作,利用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缓解家庭矛盾。另外,还可以发挥深圳义工作用,对“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进行援助,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放松思想。
徐天洪说,如今讲究个性发展的年轻父母思想里对家庭的奉献、责任、守护都少了许多,所以家庭变得很脆弱,健康家庭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他的第二个建议是:社区最好能结合专家学者、义务专业辅导人员经常给年轻父母补上一课,唤起他们建立和谐家庭的意识,传授如何沟通家庭成员、解决家庭矛盾的技巧以及如何教育孩子、关心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知识等。另外,对还可联系精神健康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定期到“特殊家庭”进行健康辅导,鼓励他们了解心理疾患的危害,大胆寻医解病。
大多数“特殊家庭”的孩子不愿意回家,是为了逃避父母的争吵、暴力的责骂。如果能在社区建立“特殊家庭”孩子学生学习辅导站,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将对这些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徐天洪的第三个建议是:社区可利用老龄活动者中心为孩子们开辟一个临时安静的学习娱乐环境,把孩子们从黑网吧等不良娱乐场所争取回来。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是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如何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徐天洪第四个建议是:对个别“特殊家庭”对未成年人孩子遭到监护不利,放任不管,暴力倾向严重,对孩子心理、生理健康成长遭到严重伤害的,当父母或家庭无法再继续承担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时,可借鉴国外经验,经过专业机构评估认定后暂时停止对孩子的监护权,由家长出资政府把孩子送到全日制学校代管代教,强制执行。
链接
何谓“特殊家庭”?
所谓"特殊家庭"是指:贫困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再婚重组家庭、寄宿寄养家庭、外来人口留守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等。在这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人应有的关怀,物质基础差,或只有物质基础却没有精神寄托,没有生活、学习目标,不良习惯多,长期生活在压抑、焦虑、愤怒、恐惧的不良情绪中,又得不到正常引导和宣泄,致使孩子采取极端错误的行为去发泄,甚至走上导致恶性伤害事件,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