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动,也是一种教育

(2007-12-13 14:49:07)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校园生活

分类: 好爸好妈
 

感动,也是一种教育
——记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朱正兴老师


 

名师成长轨迹

 

安徽省语文竞赛团体一等奖;
2003年,加入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连续四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荣获“国强奖教奖学金”。
龙岗区 “优秀班主任”;
参与编写并出版《快乐学习》。


    傍晚,暮色沉寂,行人晚归的脚步都纷纷迈向一个叫家的地方。朱正兴老师此时却站在学校四楼上,一边向远处居民楼眺望,一边对着电话不停地说着什么。远处居民楼里,一个“小不点”正慢慢地向上移动着。这个“小不点”就是朱老师正在上三年级的儿子。由于爸爸要照看上晚自习的学生,每天,他只能独自回家。但是,小小的他胆子太小,每次经过黑黑的楼道,都很害怕。为了给他壮胆,爸爸特地为他配置了一部市话通,这样,爸爸就能每天“陪”他回家了。爸爸在电话里给他讲故事,说好玩的事,直到看到他打开门锁、拉亮电灯、小小的身影没入房间才挂机。


    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过了好久,朱老师才说给班上的学生听。当他说完,教室里早已鸦雀无声。后来,有同学在作文里说自己被这个故事感动地哭了。


    朱老师说,自己就是想感动学生,因为,他们太需要感动了,而感动也是一种教育。

 

 用心灵感动心灵

 

    也许是语文老师的缘故,朱老师说自己缺少那种冷静而理性的分析能力,所以,面对种种量化评比的数字,心中常感茫然。因此,他把自己的治班信条定为:用心灵感动心灵。


    “让孩子感动总比责备孩子好。”他说。
    其实,记者采访朱老师最初的机缘就来源于他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他的校长说的——


    一天晚自习,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写作业。朱老师的手机发出了振动,原来,一位家长希望朱老师给他回一个电话。于是,朱老师来到走廊的一头。就在朱老师打电话的时候,教室里的说话声越来越大起来。
    朱老师想,晚自习不守纪律已是老生常谈,而自己只能一次次耐心地跟学生讲道理。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律呢? 


    朱老师静静地回到讲台,沉重地说:“我非常难过,为自己而难过。刚才我只去给家长打了个电话,你们就这么吵,以至于我不得不中断电话回来监督你们。我非常生气,不但生你们的气,更生自己的气。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这段时间对你们的教育,为什么竟然如此失败!”


    又说:“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我要惩罚自己,我决定在教室里站到10点,反思自己的失误!”
    于是,朱老师在教室里整整站了近50分钟。


    学生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许多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不忍的表情。一些懂事的孩子,心灵更在煎熬着。


    朱老师笑道:“现在想想,好像有点残忍。不过,庆幸的是,‘苦肉计’感动了学生,而且效果明显。”


    从那以后,班上自习课的纪律一直很好。如果有同学不小心说话声音大了一些,马上就会有人看他一眼,而被提醒的人也没有半句辩解。从此,朱老师几乎没再就纪律问题伤过脑筋。

 

感动是心灵的碰撞


    今年教师节,朱老师收到一个学生的贺卡,上面写到:老师,我从来没有想到,感动能改变一个人。是您用你感动的软力量征服了我们。


    在朱老师看来,感动是心灵碰撞的结果。感动我们心灵的多是一些小事,但是却会产生极大的力量。“有谁能拒绝感动呢?”朱老师说。


    班上有一个女孩,某段时间忽然变得心思恍惚起来。通过作文发现,原来是父母闹矛盾了,她很担心,也很不快乐,同时又觉得父母不关心她。朱老师想,解铃还需系铃人。就约见了她的母亲。见了面,朱老师让她看孩子的作文。妈妈看后,很难过,含着眼泪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朱老师说:“你可以是一个好妈妈,只要你能感动孩子。”


    那时学校正好要开运动会。于是,这位妈妈高兴地决定:给班上每个孩子送一束鲜花,让他们在开幕式上当道具。


    运动会当天一大早,当这位妈妈左手拎了一大桶太阳花,右手捧着一大束玫瑰花,站在了教室门口,班上同学都兴奋地围了上来。朱老师趁机大声地说:“大家还不赶快说谢谢。”再偷偷看那位女孩,她的脸上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都深深地沉浸在这种幸福中。

 

感动每一个需要感动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育者,朱老师对现在有些孩子的冷漠深感忧虑。“一方面,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付出,丝毫不懂得感恩;另一方面,又会对自己的宠物倍加爱护。这似乎在提醒我们深思:是不是我们为孩子们做得太多了,以至剥夺了孩子们应该享有的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理智的人都知道,未来社会不仅需要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更需要一个人具有团结协作和友爱的精神。要想改变现今社会的冷漠现象,要想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们学会感动,并且把这种感动渗入到孩子们的心灵。


    于是,我听到朱老师另一个关于感动的故事,只是它仍与运动会有关。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可是,班上孩子的运动素质都不太理想,很难指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开运动会并不单纯是拿奖牌啊。于是,朱老师嘱咐班长多留意运动场上的感人细节,把它们拍摄下来,到时好好总结一下。朱老师的目的,是想借助这样一个机会,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班长很聪明,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后来,她把抓拍到的照片,经过精心挑选后,编辑成了一辑精美的幻灯片,而且,还颇有深意地为每一副照片配上了文字,如:“别人说,我们班九个男生跳绳只顶别人一个;我们说,我们班九个男生跳绳就好像一个人在跳。”“只因大家都有一个梦,站在雨中也不冷。”


    看到这些照片和文字,朱老师很感动。但当班长把它们播放给同学们看时,同学们被照片上种种丰富的表情笑得拍桌跺脚,人仰马翻。朱老师当机立断,跟学生们商量说:“我们再看一遍好不好?”所有同学都赞同,因为他们想再笑一次。这次,朱老师让班长先把音乐打开。慢慢地,教室安静下来了。直到幻灯片播完了,还是没有人说话。朱老师看着大家,饱含深情地说:“两天的运动会,虽然短暂,却令人难忘。因为它凝聚了我们班每一个人的汗水和欢笑,见证了我们班每一个人的顽强斗志和不懈拼搏。因此,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抬着头,看着他。而他则更加满怀激情地将自己在运动会上所看到的感动场面一一描述出来。当他讲完,同学们仍在静静地看着他。而此时的他非常欣慰,因为,自己的目的——让同学们感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担心他们不团结、不爱这个班级吗?

 

    “感动,很多时候没有预兆,但有时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当它来临,适时地抓住,并让它感动每一个需要感动的心灵。”朱老师深有体会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