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分数仅仅成为分数

(2007-02-01 15:52:06)
分类: 教育热点

时间的脚步到了年底似乎走得特别快,再过三周,学校期末考试后就要放寒假了。孩子们对于放假,从来都是迫不及待的,甚至,很多孩子连寒假做什么都计划好了。可是也有一些孩子的心情并未因此而轻松,因为,他们害怕放假前的期末考试,也就是说,担心自己的考试分数不能让父母满意。

 

    孩子的成长是心灵的体验和知识的吸取,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建筑在其心情的愉悦上,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在成长中跌到、哭泣,不允许孩子们在知识的吸取上有任何倦怠,那么成长的体验就是痛苦的体验,知识的吸取就成了痛苦的负担。

 

那么,面对孩子的分数问题,父母们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

 

让分数仅仅成为分数

 

 

冷静才能解决问题

 

家长A:我孩子特别调皮,老师说他上课最多只能安静10多分钟,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二年级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数学成绩合起来没超过100分。我和他妈都气坏了,好歹我们也都是研究生毕业啊。那次,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妈尽管很心疼,可也没拦着。没想到,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这次我们没再打他,因为我们认为他已不可就药了。就在我们准备放弃他的时候,老师来家访,我们这才清楚孩子的具体问题。老师说:“你的孩子智商并不差,尽管你们不满意他的成绩,但是,这成绩是他每堂课仅用了10多分钟取得的,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你们能首先肯定他的成绩,再对他提出要求,情况也许会改变。”老师走后,我和爱人商量了很久。临睡前,我们来到孩子床前。我先夸奖了他一番,我说:“你小子脑袋瓜还挺好使,一节课只听10多分钟,也能考那么多分。假如你再多听10分钟岂不考得更高?”孩子听了很得意,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大方地夸他。后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就慢慢地提高了。通过这件事,我们得到的体会是,当孩子有了问题后,不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比如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最好能跟老师取得联系,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具体表现,千万不能眼里只看到成绩的问题,更不能对孩子丧失信心。

 

总会有饭吃

 

家长B我儿子学习成绩不好,每次能考及格就已经很好了。但是,我不会对他要求过多,因为他不是块读书的料,我们做父母的也没能力在学习上帮他。所以,我也不会在意他的分数的高低。我没读过几年书,不会讲什么道理,可我始终相信,只要肯做,只要有手,总是能生存的,我不相信他将来没饭吃。

 

攀比无益

 

家长C: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不同,盲目攀比不仅对孩子很不公平,还会扼杀孩子的积极心,我明白这个道理也是经过了一个过程。我女儿脑子不笨,但是特别粗心,考试很少能考到高分,总是在80到90分中徘徊。再过半年就要升初中了,如果还不能改掉粗心的毛病,可怎么办啊?邻居的一个女孩刚好跟我女儿在一个年级,这个女孩每次考试几乎都能得满分。我经常拿她做榜样,让女儿向她看齐。开始女儿听了也没说什么,时间长了只要我一说你看人家谁谁,她就很不耐烦。有一次,她还顶撞我:“她再好,也是人家的女儿。我再不好也是你生的。”我仔细地想想,认为女儿说得的确有道理。后来,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与其拿你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试,不如让自己与别人比试。家长能比什么呢?无非是比爱心、耐心。所以,我特地跑去学校请教老师。老师认为,粗心的孩子大多聪明,但性格比较外向,做事喜欢快,只要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经常用这个方法来训练他,慢慢就能改掉他的这个习惯。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这次期中考试,她就进步了很多。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我相信女儿一定会取得好成绩。退一步说,就是她没考好,我也不会拿她和别人比了。

 

分数不该是惟一

 

家长D:不能盲目地批评家长眼里只有分数。这对家长也不公平。我想每个家长主观上都不希望用分数来衡量自己孩子的能力,但是,老师主观上有没有这个尺度呢?大家都知道,所谓好孩子,指得就是学习好的孩子,所谓不好的孩子,实际上指得就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所以用学习好坏的惟一标准做衡量尺度,就会使许多学习能力暂时不够的孩子丧失了积极向上的信心。现在我们既然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我们就不能用这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更不能因为他不在这个标准内而歧视他。但是,学校能做到吗?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们也从没有在分数上对他有过多要求。但是,假如,他学习成绩不好呢?我想,为了他的将来,我恐怕也会在分数上对他有具体的要求吧。

 

 

精彩回顾:

★当孩子有了问题后,不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比如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最好能跟老师取得联系,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具体表现,千万不能眼里只看到成绩的问题,更不能对孩子丧失信心。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不同,盲目攀比不仅对孩子很不公平,还会扼杀孩子的积极心。

★用学习好坏的惟一标准做衡量尺度,就会使许多学习能力暂时不够的孩子丧失了积极向上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