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热点 |
让孩子远离性骚扰
本报记者/杜梅
疑惑一:
何谓性骚扰
从法律的角度看,性骚扰是一种不受欢迎或不被接受的注意力,或带有性意识的接触。换句话说,若某一方用各种方法去接近、或尝试接近另一方,而另一方没有兴趣、不喜欢、不愿意、或不想要这些带有性意识的接近,便可以说是性骚扰。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性骚扰通常来三方面:学生本身的,教职工的,社会人员的。对未成年人而言,年幼无知或者漂亮且发育得较成熟的女孩子较容易遭到性骚扰。
有三种人可能会是性骚扰者:一是道德品质一贯恶劣的人;二是性心里不正常、变态的人,三是性心理冲动、自控能力差的人,这样的人,一旦受到环境刺激,意志薄弱者就会做出与道德相悖的事。
性骚扰者进行性骚扰时经常使用的手段有三种,第一钟是强制性,也就是在进行性骚扰时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第二种是诱惑性,就是用食物、黄色画刊、影视作品等诱惑诱饵进行。第三种道貌岸然式。如有些人以长辈的身份作掩护用肢体语言进行性骚扰。
疑惑二:
什么场所最容易发生性骚扰?
最容易发生性骚扰的地方,第一是公共汽车上,尤其是在公共汽车拥挤时,骚扰者会利用拥挤,或用手触摸、身体撞击、磨擦,或说下流话等方式进行性骚扰。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有反应过激,以免引起对方更大的恼怒和伤害行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自然回避。另外,对看上去品行不端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多和同性或年长的人在一起。第二是在不安全场所或有隐患的地方,即:夜晚无灯光、人烟稀少或光线暗淡的地方。所以,尽量不要单独行走或滞留在这些地方。
疑惑三:
情况似是而非时怎么办?
由于孩子小,或当时情况比较复杂,极有可能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父母要冷静,要及时去了解真实情况,以防冤枉好人。对情节模拟两可的情况,可采取间接、含蓄的方式警告对方,对情节明显严重的,要向有关单位领导通报,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造成公开影响,以免伤害孩子。
疑惑四:
怎样防患于未然?
一、家长平时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注重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平时穿衣打扮不要过于袒胸露背,不要故意追求时髦,言谈举止要文雅、庄重。不要轻信陌生人,尤其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吃喝以及礼物;也不要接受熟人的无故、无功礼物以及吃喝,也就是不要贪小便宜。教育孩子尊敬学校教职工,对他们的帮助要感谢,但不能有肢体接触。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接受单独辅导。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要及时把自己的位置、接受什么样的辅导、和什么人在一起等情况告诉父母。万一遇上有不良倾向的人,要找理由巧妙及时地离开,并及时把有关情况告诉父母。
二、平时看病就医时,要有同伴或家长相随。
三、由于家里有特殊情况孩子需要临时寄托别人家时,父母要了解清楚这个人家主人的人品、居住条件、家人结构、交往人员等具体情况。另外要叮咛孩子在使用卫生间、冲凉房以及睡觉卧室的门要关紧,同时要告诫孩子不管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首先要树立起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
四、对孩子约法三章:去同学家玩,尽量不留宿。
专家意见
要重视,不要敏感
蒋平(深圳市高级中学心理训练中心副教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防止性骚扰教育时,要掌握好分寸,毕竟我们这个社会道德败坏的人还是少数。如果家长过分敏感,就会使孩子对这个社会和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情绪,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她整个人生的幸福。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防止性骚扰教育,最好不要采取过于正式的形式,使孩子如临大敌。比较好的方法是,平时多利用报刊、影视作品的个案,和孩子共同分析,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预防教育。再就是,利用实地现场教育,如带孩子乘公共汽车时,告诉她具体应该怎么做等。
作为父母,谁都不想孩子遭遇不幸,但是万一孩子遭到不幸,家长首先要冷静地面对现实,不要让糟糕透顶的坏心情主宰自己的情绪。应该想方设法把情况向好的方面扭转,尽量把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点。千万不要有过激行为,如打骂、指责孩子。因为你批评了孩子,孩子就不敢说真话,甚至隐瞒真相,那样就会酿成大祸,使孩子受到无法弥补的伤害。其次,要安慰孩子并使孩子平静,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情况怎样,父母都会一如既往地爱她。以上两点很重要,处理得得当与否,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所以务必要慎重处理。第三,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