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故事之
都是相机惹的祸
故事:
期中考试后,为了让身心得到放松,某中学初二的几位女生约好,周六去公园拍照。
周六上午10时左右,笑笑、阿好和莹莹等6位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在公园门口会合了。莹莹的背后还背了一副羽毛球拍。
笑笑说:“我爸说早上阳光比较柔和,最适合照相。我们先拍照吧。”于是,6个女生就一同朝公园里面走去。
两小时后,拍完照她们在一片宽阔的草坪上坐了下来。莹莹拿出羽毛球拍,一个同学手疾眼快地抢走了其中的一只球拍,并对莹莹说:“我俩先大战一回。”接下来上场的是笑笑和另一个同学。上场前,笑笑把手中的数码相机交给了莹莹保管。莹莹给场上的笑笑她们拍了几张打球时的照片后,因为要去上厕所,就把相机交到了阿好的手上……
打完球,她们准备出公园去附近肯德基吃午餐。这时,笑笑想起相机还在萤萤手里,就跟莹莹要,莹莹又跟阿好要,阿好在背包里找来找去却怎么也拿不出来——相机不见了。
事情的结果是:笑笑的父母坚持要莹莹和阿好的父母赔偿相机。理由是,相机是在他们的孩子手中丢的。而莹莹和阿好的父母则认为:他们的孩子为笑笑保管相机,是出于义务帮忙,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于是,这件事又闹到了学校……
旁观者说
仅仅有善意是不够的
“我那么信任你,把相机交给你保管,你怎么就丢了?!它不是一支笔,是一部性能相当先进的相机呀!尽管我们是好朋友,难道要我独自一个人为你的过失承担责任吗?!”
“好心好意为你保管相机,没想到竟给自己惹来了这么大的麻烦。难道我愿意让相机丢吗?我们是这么好的朋友,现在却让我赔,你这个人真是差劲透了!”
沟通,是不同个体从不同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的表达与交流,这注定了沟通中潜在着无数的摩擦和风险。就这件事来说,当沟通中出现理与情的矛盾而不能调解时,是因为两方用了不同语言说话,一个讲的是理,一个讲的是情。因此,这时的沟通,更需要建设性的语言。而所谓建设性的语言,非常简单,就是用对方能听懂的方式说话。也就是说,“请用一种我能接受的语言跟我说话,这样我才能和你沟通。”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发生这样的事,经手相机的几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只不过承担的责任不同而已。因此,笑笑父母要求就责任的份额赔偿的要求是合理的。而莹莹和阿好从情感上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只是认为自己仅仅是帮忙,其实忘记了在自己帮忙的同时,也意味着承诺与责任。即使是善意的帮忙,有时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你承诺了的话。
这个事件非常典型,也给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一个警示。在与人沟通时,仅仅有善意是不够的。如果双方都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并用相同的语言沟通,事件不仅能得到解决,也能使双方的友谊得以持续。
杜梅/故事
王秋英/点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