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为何凛然面对死神

(2007-01-05 09:31:25)
分类: 教育热点

    崇拜明星、迷恋虚拟世界;自我却又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动辄便选择轻生。究竟什么样的心理使得小小年级的他们如此凛然地面对死神?

 

他们为何凛然面对死神

 

 

媒体声音:颓废与自弃,孩子究竟怎么啦

 

4月中旬,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件难以释怀的事:南山某小学六年级一位女生,长期厌学,父母对此置若罔闻,平常不准她看闲书,也不许她看电视,每天晚上还要求她做大量的英语和数学试卷。该女生虽小小年纪,却异常颓废,毫无进取之心,平常言辞中经常流露出厌世之情绪。同学说,该女生脸上很少有笑容,也没有什么爱好,来上学,就整天呆呆地坐着位子上。有一次,该女生突然问别人:“你知道我最恨谁吗?”她说最恨妈妈!同学非常不解,因为,她们都知道平时难为她的是她爸爸,她妈妈一直都对她很好。该女生说:“我恨她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没过多久,某天放学,该女生又对同学说:“真希望今天我乘坐的这辆中巴能撞车。”同学说:“那别人不是很无辜?”她答:“我管不了那么多!”

 

如果上面这个故事让你忍不住叹息的话,那么,下面这个故事,则会让你痛心不已。

 

2004年12月27日清晨,天津一个名叫张潇艺的13岁男孩,由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后从自己24层顶楼跳了下去。从张潇艺留下的4封遗书来看,张潇艺有3个知心朋友。令人遗憾的,他们全是他最喜欢的游戏《魔兽争霸》中的人物。张潇艺还根据《魔兽争霸》的情节自己编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就叫《守望者传》,大约8万字。他在小说中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拥有着强大的力量。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张潇艺却并不强大。相反,他有着许多无奈的烦恼:网络游戏的诱惑,成绩下降,父母责怪等。他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光会叫他们失望。立下的誓言有许多都完不成,我相信会有转生的,会有天堂、地狱的,来生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个最好的孩子。

 

张潇艺不过13岁,那个六年级的女生也不过这个年龄。是什么让小小年纪的他们对这个美好的世界产生了怀疑?又是什么让他们动摇和丧失了作为人懒于生存的宝贵的信心呢?可以说,在他们的世界里,属于自己的梦想刚刚才开始啊!

 

家长看法:心灵家园要从小建设

 

陈希红女士(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杨绿野的母亲):现在的孩子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心灵家园普遍荒芜、杂草丛生。主要原因还是父母对其关注不够,或者说关注的东西比较低层次,如吃穿、成绩等。而孩子成长离不开高层次精神上的关注。所以,父母应承担起在孩子的心灵家园种花种树并使其茂盛的责任。美好的精神世界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滋润,而读书就是最好的营养。读书要读名著,读经典。通过读书高尚自己的品格,学会坚毅、仁爱和宽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放手,最终达到让孩子独立思考、选择等目的。对孩子脸上的阴晴阳缺要敏感。总之,孩子越大越要多一点关注他的精神需要。

 

学者观点:享受生活,珍惜生命

 

毛少莹(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缺“心”孩子的出现,原因很复杂。中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且正处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变化快、各类信息复杂,特别是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很大程度上模糊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我想从小培养孩子建立基本的人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珍惜生命的宝贵。这本来是一切生物都有的天性,但现在对我们人类来说反而成了问题,需要社会、家长和学校的深刻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教材乃至教育制度,探索更适合孩子心理的教育模式。保护孩子的天性,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孩子分析来自网络、娱乐界、广告上的某些心理学、性观念上的伎俩,教会孩子理解社会竞争,直面贫富不均,正确思考腐败等社会复杂问题都很重要。

 

采访后记:让心灵自由成长

 

曾经采访过深大毕业如今在哈佛读研究生的闾丘杰。他的故事很有意思。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不幸摔伤了脑袋。由于情况严重,父母向医生求道:”无论如何请你救活他。哪怕成了傻子我们也要他活着!”活下来的闾丘杰后来上小学了,父母不敢对他有太高期待。他们想,只要他能跟着班级升级就行了。高中时,闾丘杰上了深圳行知学校。父母的想法很简单,孩子将来有个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很满足了。就这样,闾丘杰一路轻松地生活在自己的快乐和梦想中。谁也没想到,高中毕业后,闾丘杰居然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除了学习,闾丘杰玩吉他、开音乐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了自己乐观活泼的天性。

 

谈到自己为什么能顺利地被哈佛大学录取,闾丘杰说:“中国每年的高考状元有几十个,哈佛之所以录取我这样一个毕业于普通大学,成绩又并不特别出色的人,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他们比较看重我较丰富的个人经历。”

 

有人说,闾丘杰的成功是歪打正着。我不这么认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深究闾丘杰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客观原因,使得父母对他的成长“降低”了标准,因此,闾丘杰的心灵也意外地得以自由成长。当然,闾丘杰的故事并不具有科学的因果关系和普遍性,但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呢?

                                            杜梅/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