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孙刘联盟

(2007-01-12 19:35:59)
孙刘联盟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这个大家有共识。三国时代的局势基本上是三国互动,因为魏太强大,吴蜀二国相对弱小,所以孙刘两家联盟的时候要多一些。
  孙刘两家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荆州的所有权上。当刘表之世,东吴孙氏对其上游的荆州就跃跃欲试,双方打过许多仗,荆州方面的主要将领是黄祖。孙氏打荆州,一来是有岘山杀孙坚之仇,二来荆州地理位置在东吴的上游,在军事上形成严重威胁。
  刘表死,刘琮降曹,刘备败走夏口,依附刘琦。这时东吴派鲁肃过江,名为吊刘表之丧,实则来观虚实,有趁火打劫之意。而曹操此时兵多将广,志得意满,不仅有吞刘备刘琦之势,也想一举而平江南,所以促成了孙刘两家的结盟。
  本来孙权有大江为依靠,一时不用惧怕曹操,有暂时降而求安的打算。可东吴内部如周瑜鲁肃之流认识到曹操一旦灭了刘备刘琦,长江天险将与东吴共有,到那时就后悔来不及了,所以孙权决意一战(孔明当时也颇有口舌之功)。
  赤壁之战曹军失利退走,荆州的归属权便成了问题。刘备乘势袭取江南四郡,坐镇于公安。往日刘表的威胁此时变成了刘备的威胁,所以孙权很害怕,才有了“进妹固好”的行为。
  而所谓的“借荆州”,在当时也只是个表面文章而已。曹操虽败,仍占着荆州北部的一些地区,如樊城。其它地区,基本上让刘备占了,他打着刘琦的旗号,当仁不让,大占便宜。孙权劳师费力,没有什么收获,等于替刘备卖了一次命,心有不甘,所以要争夺荆州的所有权,刘备不肯白给,但道义上又应该给,所以他耍了个赖,名之为“借”。东吴只好默认,主其事者当时主要是鲁肃。
  因为曹操在北,威胁仍大,孙刘两家都不肯马上翻脸。荆州在刘备手里,他得便宜卖乖,许诺得益州之后,归还荆州。但这也就是个话头而已,孙权也不相信刘备会那么守信用,所以他时刻准备着翻脸袭取荆州。
  刘备入蜀,孙权派人取回其妹,并想夺阿斗为人质,结果赵云唱了一出《截江夺斗》。刘备得益州,荆州人马相对空虚,孙权就出兵袭取江南四郡。刘备带兵出川,和孙权打了一仗,正在这时,曹操出兵汉中攻张鲁,刘备恐益州有失,急忙忙和孙权修好,双方坐地分赃,把荆州的土地划给孙权一些,带兵回川。
  曹操得了东川,刘备又派人马争夺,最终取胜。京戏《定军山》《阳平关》等唱的就是这些。此时荆州方面,鲁肃和关羽唱了一出《单刀会》,演义说关公单刀赴会,事实上鲁肃也是单刀赴会的,没有什么结果。
  刘备进封汉中王,而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都在打东川时立了大功,关公在荆州急于建树,就率兵打曹仁。此时,东吴方面曾有意与关公修好结亲,被关公骂回,双方交恶。关公连打胜仗,曹操方面受不了,就向东吴妥协,要求攻关公后路,这正中孙权下怀。此时关全力攻曹,后方空虚,吕蒙略施小计,就占据了荆州,关公兵败被杀,荆州就归了吴。
  孙刘联盟此时算是彻底破裂,孙权向曹操称臣,并且大拍马屁,送柑子,送大象,劝曹操称帝,都是这时候干的。
  之后,曹操死,曹丕篡汉,刘备也跟着称帝,忙乎了一通。刘备在四川把自己的事干完了,就起兵伐吴,报荆州之仇。被陆逊打败后,兵屯永安,不肯回成都,准备继续和孙权干。
  孙权这时和曹丕也闹出了矛盾,心中害怕,便遣使向刘备求和,刘备同意了,但双方没有继续结盟。刘备死后,后主即位,诸葛亮执政,派邓芝入吴修好,这才重拾孙刘的联盟。孙权称帝时,诸葛亮为了大局,也承认了孙权的帝位。双方的盟约一直延续到蜀亡。
  从三国大局来看,魏得天下十分之八,力量是最雄厚的。吴蜀两家想要生存,必须走联盟之路,所以鲁肃诸葛亮等的联合政策,在当时是正确的,但他们的两个主子孙权和刘备,斤斤计较,意气用事,一个舍不得给,一个非要要,闹出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打了好几次仗。但打完了,该和还是要和,这是大势所趋。
  两国诸臣,鲁肃和诸葛亮谈和最力,周瑜陆逊也明此理。吕蒙虽然是良将,但在荆州一事上,急于立功,不思长远,但也说不上过失,因为他是奉命而行。关公和刘备铁心,寸土不让,而且他对东吴人有成见,竟至意气用事,骂孙权为“狗”,激化矛盾,在这件事上起了不好的作用。而且关公明知后方有东吴人虎视耽耽,竟全力北上攻樊城,太大意了!他的“刚而自矜”的性格,使他不可能向东吴假以辞色,这就铸定了失败。
  (明心斋 2000年9月1日)

  此为网友讨论,附原文于后:我看“孙刘联盟”(回明、枫两兄)

  *鲁肃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政治远见。那么套用这个公式,如果诸葛亮能劝说刘备把荆州还给东吴也是高瞻远瞩呢?
  *究竟是谁导致联盟破裂?不是吕蒙袭关羽,而是刘备一手所为。
  -------------------------------------------------------
  传统的评论家们对“孙刘联盟”的“战略”大为赞赏,对联盟分裂大为叹息。阿紫以为不然。弱国要联合起来,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但问题是长期联盟下去是不可能的,六国连衡还是被秦国一一击破。政治上没有的永远的朋友,只有暂时的共同利益。所以对弱国来说,联盟是必然的,但同时要抓住机会,扩充实力,对盟友打一个嘴巴子揉三揉,随时准备翻脸,又随时准备重新结盟。整天躺在“联盟”这个有窟窿的保险箱里又怎能一统天下呢?
  刘备是这么做的,孙权也是这么做的。但老天爷给刘备的机会多一些。
  战略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操作。战略是书生儒士坐在一块侃出来的,有的人把大家的意见规纳规纳,成为一个体系,就成了自己的创意。孔明就是这样。战略要想有用,得要靠实践操作来检验,在操作中修正,甚至推翻。战略只是个摆设,实权人物见机行事创造了历史。鹰派人物之所以是鹰派人物,是因为他有那个本事,鸽派人物之所以是鸽派人物,那是因为他不敢。
  看到评论家们都说鲁肃力促联盟有政治远见,周瑜吕蒙陆逊关羽是只懂眼前小利的武夫而不如鲁肃。阿紫不禁失笑。这些书呆子真是以和平时代一个书生的见识来揣测先代英雄人物啊!谁说周瑜吕蒙陆逊关羽不主张联合了?他们也都是在联盟中尽已所能地斡旋啊!关羽吕蒙或许只是为主办事的军人,暂且不谈。周瑜在世的时候可是孙刘联盟的黄金时代,陆逊也和诸葛亮密切配合恢复了联盟。
  究竟是谁导致联盟破裂?不是吕蒙袭关羽,而是刘备一手所为。但绝不是刘备报关羽之仇一事,而是早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他信誓旦旦地得了益州就还荆州,但言而无信,这才导致两家失和。凭什么把所有的不是都推给东吴?!
  鲁肃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政治远见。那么套用这个公式,如果诸葛亮能劝说刘备把荆州还给东吴也是高瞻远瞩呢?不过历史记载诸葛亮没这么做,那是不是说诸葛亮也不如鲁肃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人们都站在拥刘反曹吴更别提的立场上,当然会对于刘备一方有利的事大为赞许。“借荆州”是让刘备得便宜的,当然对孙权没好处了。况且,我看在“孙刘联盟”的整个进程中,还是刘备欺侮东吴,东吴“正当防卫”的地方多。
  阿紫抱头,诸位请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正统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