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正统论

(2007-01-12 19:35:07)
现在的人是不屑于谈正统的。这是因为,正统要遵守很多规矩,太累,不自由。而且,过去的许多所谓正统,都被人揭开虚伪面纱,露出了狰狞面目。
  不扯太远,还是说三国吧。陈寿《三国志》,似乎是以曹魏为正统;而罗贯中《三国演义》,则是以蜀汉为正统。《三国演义》是文学名著,老幼皆知,所以以蜀汉为正统的势力一向就很大。
  陈寿以曹魏为正统,其原因历来说法也多。陈寿著史是在西晋,晋承魏统,尊魏即是尊晋,陈寿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只有一个脑袋啊!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三国时代纪年也是以曹魏为主,似乎也是以曹魏为正统。但我记得司马光专门说过这个问题,为自己用曹魏纪年做了一点辩解,这说明他对此问题,也是惴惴不安的。
  罗贯中作小说时,已到了元末明初。他以蜀汉为正统,应该说是出于正常的封建价值观的考虑。刘备国号为汉,即帝位是承汉统,符合忠孝节义的一套伦理。
  现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了,以前那一套忠孝节义,经过轮番的轰炸,在人们的心里,已经不占什么地位。曹操是忠是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干,他成功了,所以就有很多人替曹操翻案,想把白脸变成红脸。为曹操打了抱不平,自然对刘备诸葛亮之流就有点挑剔,找他们的毛病,把他们从神坛上拉下来。
  或者,根本不讲什么正统篡逆,三国就是三统,各是各的,都想做皇帝,谁也没有什么不对,大家打起来,看谁厉害。
  但,天理公道总是有的,是非黑白总是有的。“旧史家”,或者现在的人,讨论谁是正统,谁是篡逆,是对价值的评判,是非的评判,道德的评判,也都是为现实服务的。换句话说,我们识字、读书,学做人,学办事,是要做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曹操的行为,值不值得我们去效仿?我们该不该去做曹操?或者,我们是否希望自己的朋友、合作伙伴是曹操?如果我们自己不忍心做曹操,不能容忍自己身边有曹操,那么曹操就应该是个“坏人”吧?他做的那些事,就应该是错的吧?
  和曹操相比的,是诸葛亮。都是丞相,都专着朝政,都扶保着一个弱主。可是诸葛亮这样的人就使人心向往之,我们自己想做诸 葛亮,也希望自己的朋友、合作伙伴、下属是诸葛亮。因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可以互相信任,可以托付大事,有安全感。
  上一篇文章我说孟达。这个人,在刘璋手下不得意,想投刘备,本来没错,可他把故主的领地四川做为晋身之资;在刘备手下又不得意,想投曹丕,本来也不错,但他仍然把故主的领地做晋身之资,并回头来离间故主父子关系。等到在曹魏不得意了,又想以自己辖区和兵力做为资本,回归蜀汉。这样一个人,对谁来说,都不是可信任的好朋友。黄权就不一样,做人光明磊落,势穷投敌,决不肯做对不起故人的事情。这样的人就值得赞赏。
  《三国演义》中三绝之一的“义绝”是关羽,他的“义”,实际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心念故主刘备,抛弃高官厚禄,千里走单骑;另一件是华容道放曹,心念旧恩,饶过曹操一命。(此事从演义)
  三国中的蜀汉,以光复汉室为理想,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天厌汉德已久,刘氏皇族早不行了,扶保他有什么意义?但光复汉室,固然是要迎还汉帝,或者立别的刘氏为帝,但更重要的是,延续大汉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间可以称道的,不就几个朝代吗?汉朝是其中之一。
  便不说这个,大汉朝的子民们,包括末落皇族刘备和小官僚家庭出身的诸葛亮,为自己的朝廷、国家,尽一点保全延续之心,不也是非常可贵的吗?这件事的性质,和岳飞的直捣黄龙,有什么差别?
  这些天中央台八套一直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前两天演到曹丕逼宫,那情形真是让人切齿。华歆王朗等一班汉朝老臣,帮着曹丕逼迫汉献帝,献帝气忿地说:“我有什么罪?”而曹丕此时,正忙着整治自己那班同胞兄弟,逼曹植七步赋诗,我也想替献帝问一句:“曹丕有什么德?”
  孟子说:“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我平常对趋势、趋时、趋利之徒每每不能容忍。所以,对三国的态度,我一向是尊刘的,对曹魏,我不能认同。

  (明心斋 2000年9月20日)

  有网友在《畅谈三国论坛》指出我合于流俗,故作此文,他指的是我《论曹操的功过》一篇。附网友原文于下:
  明心斋先生大作诚然雄辩,却不免也有成王败寇之嫌.文中提及曹操过错,无非是旧史家们津津乐道的"欺君弒后"之类,还是跳不出正统论的窠臼.
  如果当年曹操于大权在握时果断地代汉自立,还会落得个千秋骂名吗?要是那样,人们就会用"想我高祖斩蛇起义"的崇拜眼光去赞美他了吧!"有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我看不出刘邦李世民的天下就得来得多么高尚,抑或那个无能的刘协就多么值得尊敬.但曹操的不幸在于,他挟天子令诸侯的时间太长,身后国祚不永,生前树敌太多,自然说他坏话或用异样眼光看他的人极多.至于刘裕李渊之流效法于后,是他们自己野心使然,即使没有前例,难道就不会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