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 跨国公司理论的新发展

(2006-12-29 23:34:20)
社会力理论的内容 
1.跨国公司新的历史使命——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手段,以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为使命。跨国公司的终极目标不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为使命,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跨国公司必须与社会和谐、与环境相融,决定了它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经营的力量源泉已经和过去不同了,并因此决定了跨国公司只能把培育和应用社会力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
2。跨国公司目标多元化——社会力理论的源泉来源于跨国公司目标的多元化。包括(1)人文目标:利益公平。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均衡,其中包括员工、股东、消费者、政府、竞争者等利益主体;(2)环境目标:实现跨国公司内外生态协调,相容共生;(3)社会目标:与社会和谐、代际持续;(4)经济目标:经济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大前提,所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仍然是跨国公司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实现多元目标的基本原则:兼顾与结合、最优化妥协。黑格尔说“结合即是原则”。保罗-萨谬尔森说“我有一个人道的经济的梦,它有效率,同时也尊重个人自由。。。。。是的,在总产出的增加和公平的增加间确实存在某种取舍,在安全与进步间也存在某种取舍,我把由此产生的最优化妥协称为心灵的经济学,而我的梦想也是它同时也有头脑的经济学。”(《经济学家的道德准则》文章),说明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目标,本身就应该包含着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按照最优化妥协原则,把人文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经济目标有机结合,形成多元目标体系。

社会力理论的背景 
     1.经营战略的新变化——跨国公司经济运行的新变化: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与国际战略联盟成为主要跨国经营战略、R&D的国际化已经把跨国公司带向了新的时期、新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如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网络化已经完成“经济公民”向“社会公民”的转化。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经济力(垄断优势、技术、资源、内部化力量等等)的有限性,制约了跨国公司原有经营战略的实施,使跨国公司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力已经不能构成全球化经营的动力系统,是经济、社会、环境的迫动性引起跨国公司战略的新变化,因此,必须寻求新的动力源——社会力。把承担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作为培育社会力的核心,并形成跨国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为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实证依据。
2.公司目标多元化——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企业目标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人文目标的目标体系。跨国公司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只是目标之一,实际上,跨国公司在原来的经济职能部门基础上,增设了社会责任部、或商业伦理部、或道德委员会和环境委员会,其权力也在其他部门之上,这样就把追求社会伦理形象作为跨国经营目标,同时还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己任。因此,多元目标体系决定了跨国公司的企业制度更关注人性化、人权、公平,还有与社会和谐。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已经无法合理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全球化经营的新变化。
3.跨国公司行为价值取向的新变化——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供应链上关注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标准,并以此作为跨国公司联盟与合作的基础。现在西方跨国公司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标准,不是以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来确定,而是以社会责任标准作为衡量的尺度。这在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中找不到合理的理论元素来予以解释。这在客观上需要新的理论对跨国公司的价值取向予以解释,社会力理论应运而生。

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权变性

1.研究的出发点——从发展经济力关注经济环境,向发展社会力关注社会环境转移。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作为经济力理论,自然应该研究公司经济力的形成、作用、并关注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地位,这是历史决定的。但是,环境与条件已经发生变化,跨国公司角色及其价值观的转化,跨国公司理论出发点也自然转向发展社会力、关注社会与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