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去云南,好多事情一直是前所未有的后知后觉,明永冰川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一直觉得这次能去到梅里雪山已经是不错了,顺便能看个冰川也算是附加的收获吧。居然脑子也没转一转,去想想这个冰川和梅里雪山到底有啥关系。
直到去的那天的路上,在车越开越近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明永冰川竟然就是从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奔涌而下的。原来就是清晨的日照金山,照耀到的最下面那段啊。傻了~~

想去看冰川,哪有那么容易的,来回差不多20公里,垂直高度约莫海拔1000米!
就一直要走啊走啊走,走在这山路上。

到了入口处,同车的朋友们似乎没有什么犹豫的,拉开了就走,头也不回哦...

偶在小走了一段以后,很为自己的能力感到担忧。于是在HH同学的鼓动下,立马弄了匹骡子,开始了被驮着的旅程。

可HH同学厉害了,因为陪我等骡子落下了大部队的行程,跟着小领队那个一路赶超啊。
以她后来的总结的经验就是:凡是有“禁止攀爬”标识的,就是小路近道。(瞧瞧这是路吗?)
于是,极其强悍的HH同学居然就这么快速赶上了大部队,这单趟8公里的从入口到太子庙的山路,只花了1个半小时,还是加上了海拔高度的!算来偶骑着小骡子也走了近45分钟呢,真不是一般的牛哦~~

太子庙,前往观景台的必经休息地。
几个藏民的简易休息棚搭建在那里,主人好客和蔼,总是快快乐乐的,连太子庙里唯一的喇嘛也一起在那边晒着太阳聊天呢。
往上看,卡瓦格博的身影却一直躲在了蓝天白云中,在后面的这一路,都没露过真容。看来一次日照金山,卡瓦博格已经给足了我们面子了。一次,就够了...

俺骑的这头漂亮的虎皮小骡子也要在此地歇歇了。
这头7岁的骡子,已经在这山路上不知行走了多少趟。它的主人说它闭着眼睛都能走到。

再往上2公里,就是观景台了。

可真的到了,和想象中的洁白晶莹差异巨大。
这个被称为“世界上少见的低纬度、低海拔”冰川,从海拔5500米一路往下,一直到海拔2700米方才停住脚步。
或许是存在的年头太久的缘故,经年累月的尘土已经在原本应该是洁白的冰川身上覆上了厚厚的一层。因为角度问题,如果由下往上,看到还是雪白的那面,可如果由上往下,尤其是嵌在缝隙里面的,甚至都没让人感觉那竟然是冰川。
这是俺第一次见识冰川,不知别处是否也是这般模样?
仰视、平视、俯视,不同的角度,完全不同的结果。
想来人生也莫过于此吧,外加上个永远颠扑不破的“距离产生美”,某些“美好”就是这么产生的吧。


不过重要的过程,同车的强悍的朋友们,共同庆贺了一下这个上下20公里的行程。
够“二”吗?

说起这个明永冰川,以前先知道的是山脚下这个叫明永村的地方。
第一次听说,是因为有个叫马骅的复旦的毕业生,曾经在这里的小学免费支教近两年,某天却在回村的路上出了车祸,永远留在了村边的澜沧江里。
于是,向骡子的主人询问了一下。没想到他女儿就曾经是马骅的学生,不过那时还只是刚上一年级,现在都已经6年级了,马上要毕业去县里上中学了。
“马骅老师”在这汉子的口中被用一种很熟悉的语气称呼着,说那年出事以后,马骅老师家里和复旦大学都来人了,还建了希望小学,在学校里面有个纪念的地方。现在的老师是从西藏那边请来的。
想来一个年轻人,大老远自己跑到这个边远山区来支教,不管是什么目的,容易嘛。

现在的明永村,基本都是靠景吃景。每家每户被允许有4头骡子在去往冰川山道上,从事经营,每趟上山只能同时上2头骡子,要上交20%的收入给队里。旺季的时候每天能有2-3趟的生意,现在是淡季,2-3天才有一趟活。
这位应该是还不到中年的汉子,家中有一儿一女,除了大女儿外,还有个小儿子,可惜从小因为发高烧被治坏了,成了个聋儿,现在在下关上专门的残疾人学校。
因为村里没中学,女儿去德钦县里上学,每半个月才能回来一趟,因为没有固定的线路班车,只有来回搭车,所以一定要接送。
骡子回到山下,拿出150元给那位汉子,坚决说找不开。因为他说话带口音,一直没能理解,最后给了120元,他拿钱就走!
这个,啥意思?难道聊了一路就给打折了?说超重要加钱,可俺也不属于儿童票系列啊?RP啊~~


因为有这个景,村民的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听说好多家还买了小车。
如果没有这个景,会是怎么样的?
马上要修索道了,再等些日子,去的朋友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可冰川呢?现在已经以每年5-600米的速度在消褪,不知道还能有多少年...
真的不希望梅里雪山成为玉龙雪山第二
记住了这个小村,这边有甜甜的菜,美味的当归土鸡汤,还有那位曾经留下过印迹的马骅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其他足迹

英伦之恋
“款姐”游南越
梦幻的以色列、约旦行
埃及拾遗

闲逛吴哥
土耳其游历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