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往圣殿山很久很久了,因为哭墙只是犹太教的圣地,圣墓教堂只是基督教的圣地,而圣殿山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至高无上之所,被称为圣地中的圣地。这个被无数人认为是世界中心的地方,上帝在这里创造了世界;亚伯拉罕在这边接受考验弒子作燔祭时被上帝制止,用羔羊代替;穆罕默德在这边骑着白马升天前往麦加。那一件不是惊天动地啊!而那个著名的金顶,作为耶路撒冷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它,在每一部提及耶路撒冷的片子中也都会拍到它。
还未出发前就跟旅行社的人反复确认能否去圣殿山,说不能确定。到了以色列,领队和导游一直说去不了,郁闷了一路。实在是不甘心就这么擦肩而过,再次抵达耶路撒冷后的第一时间,就跟在以色列的朋友联络,说刚去过,能上去,不过要早,等穆斯林开始祷告了就要清场。得悉此讯,赶紧和领队、导游协商,决定放弃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脱团自行上圣殿山。大屠杀纪念馆和圣殿山那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快速吃完早餐,8点就打个车直奔圣殿山而去。事前导游跟我们说让我们到狮门(Lion Gate)下最近,可跟出租车司机一说要去The
Dome of the Rock,马上把我们拉到了粪门(Dung
Gate)。正迷茫呢,却发现已经同时到达了一墙之隔的圣殿山和哭墙的两个入口处。后来问了朋友才知道,只有这个地方才是游客进入圣殿山的唯一入口,其他的各个入口都属于穆斯林区,需要背诵《古兰经》才能进入。再次发现我们的那位导游完全不靠谱,怪不得老是跟我们说进不去圣殿山,原来是自己狗屁不通。

沿着木头搭建的走道一路往上走,忽然发现左手边正是无数回在屏幕上出现过的哭墙。一种莫名的百感交集的感觉油然而生,大家都停下了脚步,默默地透过木条的缝隙注视着它。清晨,少有人祈祷,哭墙显得那么的安宁肃穆。恍惚中,觉得都有点不真实了。

进入圣殿山的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手边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Al Aqsa
Mosque)。这一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寺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看上去很不起眼,害得我们都差点错过。

自从2000年沙龙踏上阿克萨清真寺的庭院后,以巴强烈的暴力冲突,使得从此一般人就很难进入了。我们在这边就很少见到游客,也许还没到祷告时间,整个院子空空荡荡的。倒也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用心去体验。

属于地中海式气候的耶路撒冷,冬天的雨下一阵停一阵的,没有太阳的照耀,很是阴冷刺骨。等走到水场(Al-Kas)这边,已经不能不打伞了,镜头上还布满了雨滴,手冻得都快按不下去快门了,可我们还是兴奋。就凭着这股子气,一直挺着没有停。

The Dome
of the Rock,圣石拱顶,又称萨赫莱清真寺(Al Qubbatas –
Sakhrah),那么近在咫尺。公元7世纪伍麦叶王朝时期兴建的这个八边形的建筑,因为1994年约旦国王侯赛因在54米高,直径24米的大圆顶上贴的那24公斤的纯金箔而无时无刻都熠熠生辉,从而更彻底的名扬天下。

金顶之下,每边长21米的寺的主体上部贴着蓝色的伊斯兰风格的瓷砖,那是15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伟大的苏莱曼大帝重新镶上的,以修补被波斯人烧毁的原物。
里面究竟是啥样的呢?说是拜占庭时代圣殿的大理石柱支撑着的那个被认为是世界中心的山尖尖,令人无限遐想。
现在非穆斯林已不被允许入内了。虽说已经到了圣殿山了,应该够知足了,毕竟是不能进入,还是遗憾啊!

此时,这扇东边的门正巧打开了,出来一名阿拉伯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们上前问能不能让我们就在门外看上一眼。也许是东方长相帮了我们,没想到他尽然同意了,还把门开大了点给我们看,实在太太太过兴奋,都到无语了!刚想看个够,里面又出来了一人,用凶巴巴的口气,好像是在指责前面那人为啥给我们看,为此两人还吵了起来。我们有点紧张,不过最后还是被允许观看上几眼,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更更圆满的了呢?没有遗憾了,完全没有了,万分感谢阿拉伯兄弟!只是鉴于此地太过神圣,不敢把照片奉上。

天空渐渐放晴,被细雨打湿过的圣殿山洁净、安谧,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冲突的迹象。不远处,被史学家称为“全世界壮丽之美的极致”的大卫塔已经悄然间伫立了2000年了,血雨腥风,一页页翻过。现时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我们大口呼吸着,感受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