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信三网融合广电王效杰it |
分类: 中广互联 |
八问“三网融合” | ||
——BIRTV2009 印象(之一)
|
||
来源:中广互联 |
||
|
||
一年一度的BIRTV大幕拉开,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与BIRTV组委会共同主办,由中广互联承办的“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CNCS2009)在主题报告会之前的两天圆满结束,让我能够沉下心来好好听听会、看看展。但是主题报告听下来,一天的展会看下来,还是感觉到无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暂先在此梳理一下论坛学习的心得及感想。
BIRTV2009的几大关键词,个人认为是:高清、三网融合、立体电视。其中“三网融合”还包含了网络整合、文化体制改革等政策;高清体现在高标清同播政策,以及展馆里众多的摄录编播设备;立体电视则在全球逐渐兴起的热潮之下,在本次展会上折射出一些光芒。对于这些,我和我的同事们将陆续为大家奉上一些观察与思考。
CNCS论坛主题讨论的是“三网融合”,梳理下来发现更多的依然是疑问,因此用了8个问句作为小标题。近来广电流行100问,诸如《CMMB100问》、《NGB100问》,以及歌华有线罗小布老师的《有线数字化经济学解释100问》、《有线数字化心理学解释100问》,我也想凑个热闹,先预订一个《“三网融合”100问》,不过这个100问肯定更纯粹,因为没有标准答案。
今天主题报告会张海涛副局长的报告,高清与整合是意料之中的两个重点(张海涛报告全文)。然而却也有两个意料之外的花絮,一个是张部长今天站着演讲,这是多年来在BIRTV及CCBN主题报告中所没有见到过的;第二个是上午主题报告时间之短,连同颁奖典礼、张海涛的报告及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就关于高清电视的报告,总共加起来不过两小时十分钟。
11:10,上午会议结束,千余人开始下楼去吃饭。人潮中许多人都在议论今年主题报告为啥时间这么短,“方向已经很清晰,不需要多说什么了”——这样的评论似乎带着些调侃,却也得到不少人的赞同。
在CNCS2009论坛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女士在演讲的最后表示:广电支持三网融合,同时广电把推进三网融合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加快下一代广电网的建设。(王效杰演讲全文)
而在其后演讲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先生则表示:“电信全业务以后其实带来更多的是困惑”,“到目前为止,三大电信运营商都还很困惑,现在是不同的业务帐单绑在一起,原来固网是没有移动牌照的,这样只能固网一个帐单,移动一个帐单,变成全业务之后,移动定了以后可以送一个类似固定的帐单绑定,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事。但是真正的电信全业务是要把电信这三个业务:移动、固网和互联网真正合在一起,这实际上是电信全业务的本质。电信全业务要求未来有一个网络,就是下一代网络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真正下一代网出现,电信全业务很难实现。”(蒋林涛演讲全文)
如此看来,貌似在“三网融合”及下一步的技术与业务规划方面,广电很清晰,而电信很困惑。
2008年,广电行业总收入1452亿元,电信业务总收入为8139.9亿元,是广电行业的5.6倍,是有线电视行业的23.4倍。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广电的某种“清晰”与电信的某种“困惑”,似乎无法让人乐观起来。要充分认识到,广电的清晰还只是画了一张饼而已,电信的困惑则是实践过程中遭遇的具体问题,而广电刚刚怀揣着理想上路,前面将有哪些艰难险阻尚未可知。
CNCS论坛的主题就是“三网融合”,本来此论坛是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发起,希望邀请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加上BIRTV组委会,形成五方主办的强大阵容。在“三网”相关的两大政府部门公开对话条件尚不具备,或者并不恰当的时候,由“三网”相关的三大行业组织搭建一个百家争鸣的交流平台,应该是一个深具意义的事情。
对于这个论坛,压力最大的其实是中广协会,因为在众多业界人士及媒体的眼中,在“三网融合”中,广电似乎是“被融合”的角色。必须承认在具体的承办过程中,有些组织及沟通工作我们做得不够充分,但在论坛即将举办之际,另几方临时退出主办却也的确出乎我的意料。“三网融合”的话题看来依旧非常敏感,即便是在国务院下发文件的情况下,即便这个还仅仅是一个论坛,即便我们考虑到把论坛放到BIRTV里面使广电占据了时间上的“主场”,就选择了电信背景的京都信苑做会场,给电信一个空间上的“主场”。
从如此小的一个事件,似乎可以折射出“三网融合”这条路不可能平坦。“三网融合”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话题,论坛里政界、学界、业界各位专家的不同观点,究竟能够对相关部门的决策起到怎样的影响作用?似乎并不能有任何指望,但同时又觉得去搭建一个公开、中立的平台应该是一个值得去做的事情。在会议承办、组织以及召开的过程中,这个矛盾的心态始终拷问着自己,我也很困惑。
“三网融合”应该怎么融?首先,论坛中传达出来的声音让我感觉到各界对“三网融合”的定义及目标的理解都还有很大的分歧,因此各方观点各异也就不足为奇。
王效杰演讲中认为,“真正的‘三网融合’名词或者说本意,就是在一个网上来融合多种业务,包括话音业务、音视频业务和数据业务。”她指出,“‘三网融合’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里,在国务院去年的一号文件里,都对‘三网融合’有一个要求,即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基础上来推进‘三网融合’,也就是说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这是三网融合的必须的技术条件。按照这个要求,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三个网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们现在的通信网还不是宽带通信网,还是窄带的,电视网绝大部分还是模拟的电视网,还是单向的,互联网现在的技术发展也还没有走到下一代互联网。”因此,王效杰认为,“广电把推进三网融合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加快下一代广电网的建设。”
蒋林涛认为,三网融合是有很多基础的,为什么现在提三网融合?第一,服务是趋同的,业务是趋同的。第二,技术趋同。如果技术差异很大,目前广播网和现在数据化的通信网去融合,怎么融合?肯定不可能融合。所以,是有融合基础的。它的融合基础现在是有争议的,数字化没有争议,以后广播加交互也没有争议,但是以后分组化,到底网络以后怎么样,这是有争议的,也是我们目前的困惑所在。以后技术是趋同的,数字化、分组化交交互化。第三,接入网网络能力趋同,比如广播使用HFC,既具有单向的能力,又具有双向交互能力。电信以后也有广播的能力,也有双向交互的能力,未来更多引发的可能是竞争,因为是同质的,不是异质的。但是在核心网上,到目前是异质,一个是以广播为主,一个是以双向为主,目前也需要同质化。我们会看未来到底怎么走,因为既然希望同质化,到底同质的东西是什么。目前我们很困惑,未来的网到底怎么走。现在互联网上承载很多东西,但是互联网无法保证质量,无法保证网络安全的问题,这些东西都解决不了就推进不了。如果服务质量不保证,广电网怎么上去?不敢上去。目前广播和交互目前是互补的,当然同质化也会有竞争。
|
||
|
||
相关话题推荐阅读: ·工信部详解规划:投6000亿促三网融合 2009-04-27 ·罗小布:三网融合决定权在国家和公民 2009-04-16 ·“跨界”的新华社电视 2009-07-17 ·从三网到三屏,今天你融合了没有? 2009-06-07 |
前一篇:三网融合需先解决版权问题
后一篇:微博比博客的盈利模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