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高级的”高清电视初露头角

(2009-03-09 15:48:45)
标签:

电子器具

消费类电子

高清电视机

cea

美国

it

分类: 中广互联
“更高级的”高清电视初露头角

来源:中广互联(www.SARFT.net)   作者:吴贤纶   发布时间:2009-03-05 08:38
 

  在金融海啸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内,美国的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电视业界中的大型企业仍然按照原先计划,增多播出高清电视节目的频道,推行包含高清电视、宽带接入因特网和商务电话三类视听服务的“三重奏”多平台传播,高清电视接收器具的家庭渗透率达到34%,乃至出现寻求“更高级的”高清电视的探讨和试验。这些情况表明,美国社会中出现了对高于目前的视听服务的需求,相应的运营企业正在适应这种需求。以下择要归纳近期的有关报道,供读者参阅。当围绕某一议题出现不同观点时,力求全面罗列,供读者今后依据客观事物发展实况加以判断。

  消费者不会削减传媒消费,广电产业仍然有发展机遇


 

  尽管经济衰退,人们仍然需要娱乐,看电视是人们最负担得起的消费

  设于伦敦、在线提供有关宽带传媒产业的新闻和分析的企业Advanced Television公司的网站在2008年12月9日,以“消费者不会削减传媒方面的花费”为题,报道其总部设于美国密苏里州的Amdocs公司以美、英两国内的2003名有线电视、卫星直播和地面无线电视的观众为对象的一项社会调查的结果:尽管人们对经济的预期变得阴暗,可是66%的调查对象不打算削减与视听服务有关的花费。该网站又在12月15日,以“家中娱乐服务在增长”为题报道,设于美国加州、着重于新兴的消费类电子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调研咨询公司Parks Associates在新近完成的一项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中发现,经济环境恶化使得66%的美国消费者改变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大幅度削减了他们在家庭外边的娱乐消费(上餐馆、旅游和进入娱乐场所),而更多地在家中接受娱乐服务。

  设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宽带市场调研咨询公司Light Reading出版的网上杂志CDN(Cable Digital News)在其2008年12月3日报道中指出:社会调查表明,对受困于遭难的经济中的消费者说,应索提供的家庭娱乐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价格较低的消费品,然而从1994年12月问世的现存有线电视影视点播系统跟不上当前客户的需求,美国的一些大型有线电视企业正在采纳应索提供的新模式。


 

  消费类电子器具的销售逆势上行

  设于纽约市、运营传媒和广告方面门户网站的企业MediaPost,在2009年1月12日以“CEA:09年未必会有增长,但是有少数亮点”为题,报道美国CEA(消费类电子器具制造商协会)对2009年销售前景的预测,其要点是:

  (1)CEA预期美国经济总体上将在2009年上半年 —— 可能在更长的时段内,艰难地前行,所以消费者仍将感受失业和信贷紧缩的压力,在以往几次经济衰退中,消费类电子器具制造产业显示了复苏能力,不过它对市场力量没有免疫力,所以在2009年内未必会有增长,不过,尽管国家处于经济衰退中,消费市场在这一年的很多时段内仍然可能疲软,而消费类电子器具这一块的图景不会很凄凉,消费者对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仍然将象2008年内那样强劲,预期消费类电子器具的全年销售量将从2008年的1720亿美元下降到1710亿美元,仅仅下降0.6%;

  (2)会出现少数亮点,其中之一是电视显像器具,2008年内虽然降了价,数字化电视设备的销售金额仍然比上一年增长了7%,由于美国地面无线电视要完成数字化,电视显像器具的销售将在今年内继续增长,而这部分销售量在整个消费类电子器具产业销售总额中占15%;


关于美国的高清电视机家庭渗透率,有多种说法。Multichannel News在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中,引用设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从事宽带、传媒和娱乐产业研究咨询的公司Leichtman Research Group对1302户美国家庭的调查所得:34%的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台高清电视机,是两年以前数值的一倍;在年收入高于5万美元的家庭中,44%已拥有一台高清电视机,而在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家庭中,20%已拥有一台。34%这个数值似乎比较可信。

 
<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 >
相关话题推荐阅读:
·美国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状况 2008-11-03
·高清数字电视产业迎来高速增长 2009-02-17
·前高清时代的挑战与应对 2008-07-17
·北美高清电视普及率升至34% 2009-01-04
中广互联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广互联:XXX(署名)”的文章,如需转载,请务必保留信息来源及作者署名,并保留本站的原文链接地址,否则中广互联保留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广互联)”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对于本站转载的内容,稿件来源方如有异议或相关要求,请即时联系中广互联编辑部010-63356730 sarft.net@g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