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祸后我才学会了开车

(2008-10-14 00:30:12)
标签:

汽车

车祸

要事

车道

奥拓

慕田峪

驾驭版

宝马1系

分类: 汪老师悟道

这段时间工作很紧张,手上有很多活需要做,但是工作效率却不高。

 

前些日子刚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理解“要事优先”的法则,却始终不能静下心来。

 

平静,也许不仅仅是做几个深呼吸那么简单。

 

我是一个线性思维的人,脑子里如果还有其他事放不下的话,别的线程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呵呵,Intel的双核技术不知道能不能引入我的脑袋里;-D

 

PC不是服务器,不宜太时间连续工作,在我的大脑宕机之前,我主动选择了关闭电源,给它散散热。

 

要事优先是没错的,关键要看什么才是“要事”,你认为的要事和你的大脑潜意识里的要事是否一致?

 

还是后台程序优先吧,先找找大脑潜意识里的“要事”

 

……

 

这个十一长假,我的脑袋里运转的都是工作上事,确实紧连在一起的通讯展、ICTCBIRTV三个业界大会我们中广互联都要参加,并且这也是8月份才刚刚上线的中广互联网站正式向业界展示的重要时机。

 

但是对于我来说,可能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还有一段沉痛的记忆需要回顾。

 

这个十一正好是车祸三周年,我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2002年6月28日,我在北京交管局拿到了驾照,这个日子似乎很好。

 

我的驾驶证档案编号尾数是668,为此我又高兴半天,路路发啊,呵呵,难道命中注定开车是我的好运吗?

 

我是一个很喜欢玩车的人,从自行车开始,不知摔了多少跤,很多伤疤已经二十年了还清晰可见。那时候骑着自行车能上两三阶的楼梯,当然也摔坏了N辆自行车。唉,现在的同学们多幸福啊,有专业的小轮车玩。

 

小学同学家有三轮车,嘿嘿,又有了新的挑战,三轮车用两个轮子着地骑行很有意思吧。后来,被同学家长发现,不让我们玩了。

 

再后来,开始玩摩托,那时济南轻骑出的野马100就已经可以体验100km/h的极速了。不戴头盔,到了这个速度,感觉那个速度时的发动机声音已经没有风的声音大了,小飞虫躲闪不及拍在脸上会打出一个小肿包来。

 

终于拿到车本了,驾驶的乐趣更加升级了。

 

去拿本的那天,我找了一哥们开车送我去,本拿到手,我就坐上了驾驶座,第一次合法的在公路上驾车就从这个丽泽桥附近的交管所开始,我的初体验是一辆比较新的SANTANA2000。当时我很紧张,路上的车比驾校的训练场可多多了,还有乱窜的行人,坐在副驾上的哥们比我更紧张,这车是他单位的,要是万一……,真的是很难交代啊。

 

不管怎样我还是开回去了,当然,我也知道了难度,于是,第二天就找了陪练。

 

第一次陪练记忆很深刻,陪练教练是个中年妇女,她老公坐在车上和她一起来接我上车的。她老公也是一个陪练教练,好像是另一家公司的,那天正好休息好像,于是她老公就成了我的第一任上路教练。

 

这也许也是运气好吧,反正后来感觉那个中年妇女不太会教,而他的老公则是非常经验丰富的教员。具体细节也回忆不上来了,只记得先把我带到一个空旷无人的路段,然后给我做了半天的心理辅导,之后就是让我找感觉,反正熄火了,档挂错了,油门大了,刹车急了都很和悦的安慰我而没有感觉到一点责怪,这让我印像很深。

 

10次陪练还没用完,我感觉就已经靠谱了。反正胆子也大,后来开着单位的车跑了几次也没啥问题,之后就开始租车了。

 

2002年还没流行信用卡,租车要拿户口本,俺不是本地人这个问题很麻烦,为了不每次都要找人借户口本,所以选择了在新概念公司办了一张会员卡,一次通过审核之后再租车就不用那些麻烦了。也许这就我选择新概念的最大原因吧,它们公司的车实在太烂了!!!

 

第一次租到车是一辆捷达,加满油开上车拉着爸妈直接就杀向了慕田峪长城。我从来没去过,看着地图大么约的就顺着京顺路向北走,车的离合器有问题,一路上我还当是我的技术差所以不好挂档。一直开到怀柔县城里,终于离合器报废了,车就在马路中间停下了。于是,下车推到路边打救援电话,三个小时之后,救援的来了,给我换了辆车,继续出发。

 

慕田峪没多大,一会就转完了,下山回程在路口看一个路标到十三陵也没十几公里,看时间才3点多,于是就顺着路标方向进发。

 

第一次在山里开车,路又没走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细心的看路牌,结果还是没走错了路,想着十几公里开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找到,才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再一看好家伙油表已经到红线了(之前租的那辆是加满油的,给换的这辆可没多少油啊,新手开车也不知道先看油表)。打电话问路吧,手机竟然没有信号。路上也没车,好容易等着一辆也不理会我们招手。

 

就这样眼见着天黑了,只能硬着头皮看着太阳判断的方向先前开,终于还是找到了一个加油站,一问已经快到张家口了:-(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都租车出去玩。每次都是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开了一整天车回到北京城内还得把朋友们一个一个送到家。朋友们也没一个感我好的,还说是陪我练车呢,唉,苦命的人啊。

 

在新概念租的车都很旧,价格也不是很低,除了因为有卡不要每次借户口之外真没感觉啥好,每次还都欠我油。已经加到车里了,还车也不能倒出来啊。唯一的收获就是让我更快的了解了一些汽车简单故障判断方法和修理常识(经常租的车都有些小问题)。

 

就这样租了三个月之后,我还是买了自己的车。

 

有车的生活是不一样的,车就是一个随身的大箱子,啥东西都可以个车上,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果然是方便。

 

买车的第三天,我就被一出租撞了,停下来出租的司机就说要给我赔钱,其实事不大,就是转向灯撞掉了,周围剐蹭了一点。可是刚买车我也不懂,之前开别人的车还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没有经验,所以我还是决定打电话叫警察。

 

结果,警察来了,判了我一个全责,不仅要给对方修车,还让我陪人出租的份钱。我跟警察理论结果反被警察威胁。唉,不是本地人,认亏吃吧。

 

后来还有一次在半夜从机场开车回家,在东五环路的最内侧车道被一辆大货追尾,警察来了先是责问大货要什么车证,司机就开始给车主打电话,然后也说了他们是追尾,让我把车移到路边停车带上等着了。我看他都已经认定对方追尾责任了,天冷我坐到车里等着了吧。过了好一会儿,再叫我过去完全就变了,成了我全责了,又是我给大卡车赔钱。晕倒,在怎么说最内侧车道也是大卡车禁行的啊!!!

 

我怎么就全责了呢?无语……

 

虽然都是保险公司赔了,但是这口气实在很难咽下,对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就这样破灭了。

 

刚买了车,很新鲜,开始泡网上的汽车坛子,开始经常参加FB活动,开始给车配置各种各样的花里胡哨的配件……

 

半年之后,不再跟他们玩了,除了吃喝FB和瞎改一些毫无用处的配件之外,什么也学不到。呵呵,估计是我泡错了坛子。

 

于是,我又开始进山了,有时候是朋友、同事一起,有时候是自己一人。甚至有时会下班之后独自一口气从航天桥奔到首钢附近的西山上看日落。

 

再后来,就开始开快车了。

 

火花塞改了博世的四极白金火花塞,机油改用美孚一号全合成机油,进气改成冬菇头……

 

奥拓就这样开始了140km/h以上的急速(奥拓的仪表盘只到140,指针已经打表了)

 

也就这样开始,奥拓成了烧钱的玩具。

 

2002-2005,差不多整整三年时间,我的行驶里程将近10万公里。这三年,我体会了高速上爆胎(第一次上高速),体会了Off Road越野(把车的前保险杠砸掉,在只有拖拉机行驶的沂蒙山区,侧着一定角度才能行驶),体会了汽油烧净了(步行用矿泉水瓶子运油,横穿高速公路),体会过在单车道的环路引桥上原地掉头(下雨路滑,车轮抓地力不够导致侧滑,于是在情急之下第一次做了想象中的原地掉头动作,拉着手刹,车头180度调转完美的停下,结果再想掉头开回去打了好几把轮来回倒车好几次才搞定),体会了车飞起来的感觉(四轮全部离地腾空十几米,结果四个轮子爆了三个,铝合金的轮毂坏了两个,唉,看WRC上的车飞起来咋就没事呢)

 

直到2005年10月2号,在承德地区隆化县境内,与一辆满载着一车羊的大货车深度撞击之后,车报废了。

 

车祸后我才学会了开车
 
车祸后我才学会了开车
 
车祸后我才学会了开车
 
车祸后我才学会了开车
 
车祸后我才学会了开车 
 
(昨晚的我爱我车大篇幅赞美一辆宝来,说质量好,跟我的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啊,撞成这样了人还能康复,唉,可是奥拓的公关公司不比奥迪的公关公司啊)

 

中国有句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康复之后,我依旧喜欢开车,而且,我似乎车祸之后才真正学会了开车,明白的车到底是什么。

 

以前开快车是绝对速度上的快,不到200米四个档就换完了(奥拓只有4个挡),那时以为开快车就是要换挡快,只有4档才会到3000以上的转速。

 

车速快,还不踩刹车,仗着车小的优势,在车流里钻来钻去,左右乱窜。看了《头文字D》更是开始喜欢在急弯道以80km/h以上的速度过弯。

 

车祸之后,跟一位真正的高手有了一次交流,做到他的车上,他只告诉我一句话:6000转再换档。

 

他的高尔从外表看几乎没有任何改装,只是前机盖换了一块碳纤维的,目的是减低车前部的重量,目标是靠近传说中的50:50的前后重量比(当然这一点改动是达不到那么高要求的,但是就这样的改动对于车的操控就已经改善很多了)。

 

直到那天我才明白,原来开快车,快得是相对速度(提速)而不是绝对速度,该刹车时就要踩刹车,过弯时侯要先减下速度进弯,之后出弯再提速。

 

有个小兄弟近两年刚拿到了赛车驾照,开始在赛车的圈子里混了。跟他聊聊感觉,赛车主要是靠精确的计算和准确的记忆,计算每个弯道用多快的速度多大的角度去切,记忆每个赛段的精准路线。剩下的就是车感了。

 

如果非得要说点技术含量的话,可能也就是同时踩刹车和油门的“跟趾”动作了。

 

开车就是开感觉,知道你的车前后所有在哪就行了。在马路上您不能快一些,主要不取决于你的油门,而是取决于你的眼界,只要不是堵死了的路上,车与车之间都是有空的,你是否能把视野放宽看到一条你的通路决定你能否快一些到达目的地的。

 

像没头苍蝇一样乱钻只能是危险,根本快不了。常常会看到一些车钻来钻去的却总是比你也快不了多少,看着它从你边上过去了,可是过一会儿你又看到它在你的左右了。

 

有人说:十次车祸九次快。确实,简单看,车祸都是因为车速快了刹不住直接导致的。但是,再追究一下根源呢?

 

我说:车祸都是开得慢的车导致的。在路上正常开着,突然前面慢下来了,急刹、并道,车祸的危险就来了。但是宽宽的车道开着好好的为什么会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呢?

 

当你过去之后就会发现,80%以上是因为其中一个车道有两车再慢慢的开,也许是清扫车,也许是在打电话,也许是走过了出口正在思考怎么办,也许是一辆教练车,也许…… 反正总之是某一个车道有一辆车慢了,所以后面的车就开始并道了,接下来整个3车道、4车道的宽阔马路就突然拥堵起来了。

 

开车出去大部分都是有事儿,没事儿谁喜欢在马路上呼吸废气啊?

 

你慢慢的开车必然会阻碍别人前进,于是并道超车就不可避免,而发生在城市公路上的车祸有几例不是这种刮蹭?或者前车急刹而刹车性能又好,后车的刹车性能不够好于是就撞上了。

 

环路上倒也有最低限速,可是有人因最低限速受罚吗?

 

城市车祸的根源在这里呢。

 

汽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我刚买车的时候把车当成宠物养,没事就给它配点小饰件,三天两头跑去洗车,唉,现在看起来都是浪费。

 

车的排量其实不需要很大,多踩点油门,把转速提上来,发动机用不着买大排量的(豪华车除外)。1.1的QQ都能踩出推背感,还要那么大排量的发动机干嘛?

 

一哥们本来很看好宝马1系国产,两厢版的BMW1系也是50:50的均衡前后重量配比。他说曾在德国租过1.6排量的宝马116,配置一点都不少,动力也完全够使。可是真的国产了一看,1.6排量根本没在计划中,2.0的也在配置上缩水不少。唉,又在忽悠中国老百姓呢。

 

也许驾驭版的车型并不是只是要安装排量大一号的发动机,也不是增加了大包围、大尾翼那些华而不实的外饰,而应该在车架上多做了一些加固,在车体的前后配重上做了一些调整,才真正能体现出“驾驭”的感觉。

 

『 车祸后的一段传奇经历 』

 

由于失血过多,我完全不记得车祸时的情形了,回想在之前几次遭遇交警的不愉快经历,我甚至有些怀疑当年车祸究竟是不是应该我全责。可是我又能找谁来给我举证呢? 

 

那个时候,真的是弱势群体,能保下命来就不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